31MNOP#Q@)RST
UV,RABCV
D
《自然杂志》3卷9期刊登了我写的一篇通俗文章,其中讲
到物质结构和物理描述的层次。其实写文章也有个层次。管惟
炎同志从拙文二十八段话的一段中引了一百多个字,发挥了两
千余言来分析批评,而且使用了那么多原文中未曾出现过的术
语和概念,显然已不是在同一个层次上讨论问题。这对于《自然
杂志》的大多数并非“内行人”的读者,想来也是看得分明的。如
果有人简明地指出把超导金属中的电子对作为准粒子欠妥,我
会投书编辑部表示基本同意,并建议读者从原文中删去这几个
字。如今必须稍稍换一个层次来做出回答。不过我们还是谈谈
宏观物体,而不局限于超导金属和液氦。
一个宏观物体可能处于许许多多的状态之中,其中能量最
低、最稳定的状态称为基态。基态附近有许多能量略微高一点
的“低激发态”。例如一块处于基态的磁铁,全部磁矩都沿一个
方向排列好(严格说来,只有无穷大的磁铁才可能有这样的基
/[3@mn()#oi:pqrst=pjklt
33
态———我们以后不得不省去一切诸如此类的但书和附笔,希望
不致引起内行人“怎么能离开环境讨论无穷大的磁铁”的诘难)。
现在给磁铁添加小小一点能量,它只够一个磁矩翻转过去。究
竟哪一个磁矩翻过来构成低激发态呢?大家机会均等。这种
“允许一个或几个磁矩翻转”的可能性,带着新添加的那点能量
在磁铁中传播。它宛如一种波,即“自旋波”,还可以“量子化”,
看作具有一定动量和能量的准粒子———“磁子”。对于各种宏观
物体,常常可以有这种类比,用“出现了几个元激发”来描述整个
物体处于某种低激发态。在这种意义上,“元激发”和“准粒子”
往往用作同义语。更确切些的做法,宜把与低激发态直接相关
的准粒子称为元激发,而把准粒子一词留作意义更广泛的概念。
两个电子形成的库珀对,是超导金属基态的组分。实际超
导体中电子对互相密密重叠,在一个对的范围里容纳着上百万
个其他对的中心。一般说来,低激发态的波函数中也含有电子
对的成分。元激发谱中既有“对”拆开的“单”粒子激发,也有整
个对的激发。只是使用简化的模型时,可以不去区分它们。这
在巴丁(J.Bardeen)和施里弗(J.R.Schrieffer)为《低温物理进
展》第三卷写的著名总结中,早已说得很清楚。早在20世纪60
年代初期,我国的理论物理工作者也探讨过存在一支相当于库
珀对平移的元激发的可能性,指出它对比热贡献太小,难以观测
(《物理学报》1961年17卷31页)。此外,超导体中还有其他玻
色型元激发,如不加库仑作用时的“集体激发”,加了之后的“等
离激元”。可见把超导体中的准粒子限于库珀对拆散形成的正
常电子,甚至把库珀对与元激发完全对立起来,倒是可以商榷的
论点。这里需要的是认真的研究,而不是空洞议论。不过这些
)))))))))))))!"#
34
关于固体物理的讨论,超出了通俗文章的范围。
管惟炎同志发现我“至少有三点”错误,却忘记了物理学中
最根本的出发点。为了从微观相互作用出发说明宏观物体的性
质,原则上只要考虑如下的库仑作用:
Σi<j
e2
|ri-rj|-Σi
,j
Ze2
|ri-Rj|+Σi<j
Z2e2
|Ri-Rj|
其中e是电子电荷,Ze是原子核电荷,ri
和Rj
分别是第i个电
子和第j个原子核的坐标。至于什么时候出现晶格骨架,它是
由原子核还是“离子”组成,那要看具体条件。压力很大时,原子
核都是裸的,浸沉在“自由”电子的云雾中(且不讨论使质子中子
反应变得有利的更大压力)。可见不只“金属氢是例外”。压力
变小时,一部分电子开始局域化在原子核附近,从化学中借来的
离子半径等等概念才更有益。把Rj
在原子核的平衡坐标Rj0
附
近展开,才能有“声子”、“虚声子”诸般说法,我那篇短文并非固
体物理学的引论,只简单提了一句最根本的相互作用,又何错之
有呢?
一切论断都是有条件的。管惟炎同志如此推崇的朗道的学
生们关于元激发“不属于个别粒子”,其数目“完全不必等于系统
内的粒子总数”等语,也是在一定条件下才对。宏观物体中确实
存在着局域性或个性较强的元激发。它们与物体中一部分原子
耦合密切。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