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ly a Buy When U.S. 10-Year Yields 2.25%, Morgan Stanley Says
By Susanne
Walker - Feb
8, 2013 11:56 AM PT
Treasuries investors should purchase five- to 10-year notes if the yield on
the benchmark security rises to 2.25 percent in the first quarter, according to
Morgan Stanley.
“The five- to 10-year part offers the most attractive roll down and carry, so we’d prefer those maturities once 10-year yields continue to move higher toward 2.25 percent,” Hornbach said.
Carry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unding costs and lending rates, while roll-down represents the appreciation from holding a security when the curve is steep.
“If yields rise in line with
near-term risks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3, we intend to change from a
defensive stance to a positive stance on the Treasury market,” Matt
Hornbach, head of U.S. interest-rate strategy, said in an interview
yesterday at Morgan Stanley’s headquarters in New York. “We view this as an
opportunity to adopt an overweight stance toward duration with a focus on the
intermediate part of the curve.”
Intermediate, or belly, refers to the five- to 10-year maturities on the
so-called yield curve, he said. “The five- to 10-year part offers the most attractive roll down and carry, so we’d prefer those maturities once 10-year yields continue to move higher toward 2.25 percent,” Hornbach said.
Carry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unding costs and lending rates, while roll-down represents the appreciation from holding a security when the curve is steep.
The yield on the 10-year note
touched a 10-month high of 2.058 percent on Feb. 4, dropping today to 1.96
percent, according to Bloomberg Bond Trader prices. Economists in a Bloomberg
News survey forecast that the yield will rise to 2.23 percent by the end of the
year, in line with Morgan Stanley’s 2013 2.25 percent forecast.
Risk events that may lead to higher yields include the Federal Reserve
minutes scheduled for release on Feb. 20 and the announcement in Europe of an
emergency three-year loan repayment, part of the longer-term refinancing
operations program, on Feb. 22, Hornbach said. Other risks include economic data
outperforming expectations until mid-March.
To contact the reporter on this
story: Susanne Walker in New York at swalker33@bloomberg.net
To contact the editor
responsible for this story: Dave Liedtka at dliedtka@bloomberg.net
论由Dirac符号组成的算符之积分3———从牛顿2莱布尼兹积分谈起范洪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安徽合肥230026
http://wenku.baidu.com/view/8e04ff4ee518964bcf847cef.html
就好像正态分布与对数正态分布、与高斯分布的不一样。对于个人来说,虽然期望一样,但是风险发生的时点和金额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要准备更多的钱。而且更要为了高流动性,而降低这些钱的收益性的要求
【原创】彩票、保险、理性 [ shibaozhong ] 于:2009-11-29 06:23:24 主题帖
这篇东西,是受了同人与野的《不买彩票买保险》的启发写的。主要是想写点自己的看法,当然可能和同人与野原文的观点多少有点冲突。同人与野原文链接如下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389
先是一个小笑话。以前听过的,说某老先生教训儿子,说某某你总是买彩票,出门骑摩托却从来不戴头盔,须知你出车祸的概率是远远高过你中奖的概率的。
其实买彩票和买保险,其背后的概率或者说数学期望,真的是一样的么。如果在前者远小于后者的情况下,买前者却不买后者,那这种行为算不算理性的呢?不好意思,这有点跑题了。我原以为同人与野会举出一些这方面的数据资料,没想到一上来就抛开了这一点,来进行论证……其实彩票和保险的一个不同点在于,前者的卖家,是有很大的能力,将“中”的期望压得要多低有多低的……
好吧,闲话少说,书归正传。我写这篇东西,主要的目的,还是从经济学理性的角度,来给出一个买保险是理性行为的解释。跟彩票没什么关系。
先讲讲我看到的教科书方面的解释,简单地说,是根据效用函数的凹凸性(这一点和风险偏好有关),证明期望损失的效用影响,与损失的效用影响的期望是不一样的,进而证明投保人购买保险的行为是理性的。如果看过原文并且看懂了的人,都会知道我在讲什么。如没看过或者没看懂的,不用着急,我根本就没打算往下讲。因为我对那些虚无缥缈的效用,很不感冒。所以接下来,我会给出一个数学上没那么简洁,但是不需要用到效用这个假设,也和风险偏好关系不大,直接基于金钱的解释。
首先,风险无非带来三种情况,有形资产的损失(财产险:火、盗),费用开支的增加(疾病、医疗),死亡(收入减少)。这几种情况最后都涉及一个钱字。
其次,一个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人,必然为这些风险作金钱上的准备,如果不做准备的话,这些金钱的损失可能会进一步造成流动风险或者投资损失,换句话说,在最不方便的时候,迫使此人要去筹钱。
因此,所面临的选择无非是,自己来准备这笔钱,还是让保险公司来准备这笔钱(买保险)。
有两个原因(A、B),会使得理性人选择保险公司来准备这笔钱,但也另外一个原因(C)使得理性人不选择保险公司。
A、个人与保险公司面对的风险其是不一样,保险公司接受了足够多的个人投保以后,大数法则、中心极限定理的结果,使得其未来的支出更加确定。
就好像正态分布与对数正态分布、与高斯分布的不一样。对于个人来说,虽然期望一样,但是风险发生的时点和金额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要准备更多的钱。而且更要为了高流动性,而降低这些钱的收益性的要求。
反过来,保险公司因为其未来支出具有更大的确定性,可以进行更长期、流动性更低的投资。资产负债匹配(ALM)可是保险公司的一门显学。
原因A无非就是,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法则提高资产负债匹配的效率,提高投资回报。这和数学期望无关,和方差有关。
B、还是和投资有关,就是保险公司进行投资的规模效益。也就是个人炒股与共同基金之间的成本不一样。
所以,不需要考虑数学期望的大小,也不要那个考虑什么效用,甚至不用太考虑风险偏好——就算你喜欢风险,买了新车就跑川藏公路,也得准备修车钱吧。A、B两个原因已经决定了经济学上的理性人,会选择买保险。要素禀赋决定了要外包给效率最高者——保险公司。
但是也有另外一个原因,导致理性人不选择买保险。什么呢?交易成本与信用风险。用老百姓的话说,谁知道保险是怎么回事(信息不对称的交易成本),我怎么知道保险公司到时候就会赔我钱(信用风险,特别是长期保险合同)。所以,保险,是个被管制的行业。
资深推荐:爱莲,
#22 by Alex on 二月 3, 2010 - 11:19 下午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389
先是一个小笑话。以前听过的,说某老先生教训儿子,说某某你总是买彩票,出门骑摩托却从来不戴头盔,须知你出车祸的概率是远远高过你中奖的概率的。
其实买彩票和买保险,其背后的概率或者说数学期望,真的是一样的么。如果在前者远小于后者的情况下,买前者却不买后者,那这种行为算不算理性的呢?不好意思,这有点跑题了。我原以为同人与野会举出一些这方面的数据资料,没想到一上来就抛开了这一点,来进行论证……其实彩票和保险的一个不同点在于,前者的卖家,是有很大的能力,将“中”的期望压得要多低有多低的……
好吧,闲话少说,书归正传。我写这篇东西,主要的目的,还是从经济学理性的角度,来给出一个买保险是理性行为的解释。跟彩票没什么关系。
先讲讲我看到的教科书方面的解释,简单地说,是根据效用函数的凹凸性(这一点和风险偏好有关),证明期望损失的效用影响,与损失的效用影响的期望是不一样的,进而证明投保人购买保险的行为是理性的。如果看过原文并且看懂了的人,都会知道我在讲什么。如没看过或者没看懂的,不用着急,我根本就没打算往下讲。因为我对那些虚无缥缈的效用,很不感冒。所以接下来,我会给出一个数学上没那么简洁,但是不需要用到效用这个假设,也和风险偏好关系不大,直接基于金钱的解释。
首先,风险无非带来三种情况,有形资产的损失(财产险:火、盗),费用开支的增加(疾病、医疗),死亡(收入减少)。这几种情况最后都涉及一个钱字。
其次,一个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人,必然为这些风险作金钱上的准备,如果不做准备的话,这些金钱的损失可能会进一步造成流动风险或者投资损失,换句话说,在最不方便的时候,迫使此人要去筹钱。
因此,所面临的选择无非是,自己来准备这笔钱,还是让保险公司来准备这笔钱(买保险)。
有两个原因(A、B),会使得理性人选择保险公司来准备这笔钱,但也另外一个原因(C)使得理性人不选择保险公司。
A、个人与保险公司面对的风险其是不一样,保险公司接受了足够多的个人投保以后,大数法则、中心极限定理的结果,使得其未来的支出更加确定。
就好像正态分布与对数正态分布、与高斯分布的不一样。对于个人来说,虽然期望一样,但是风险发生的时点和金额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要准备更多的钱。而且更要为了高流动性,而降低这些钱的收益性的要求。
反过来,保险公司因为其未来支出具有更大的确定性,可以进行更长期、流动性更低的投资。资产负债匹配(ALM)可是保险公司的一门显学。
原因A无非就是,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法则提高资产负债匹配的效率,提高投资回报。这和数学期望无关,和方差有关。
B、还是和投资有关,就是保险公司进行投资的规模效益。也就是个人炒股与共同基金之间的成本不一样。
所以,不需要考虑数学期望的大小,也不要那个考虑什么效用,甚至不用太考虑风险偏好——就算你喜欢风险,买了新车就跑川藏公路,也得准备修车钱吧。A、B两个原因已经决定了经济学上的理性人,会选择买保险。要素禀赋决定了要外包给效率最高者——保险公司。
但是也有另外一个原因,导致理性人不选择买保险。什么呢?交易成本与信用风险。用老百姓的话说,谁知道保险是怎么回事(信息不对称的交易成本),我怎么知道保险公司到时候就会赔我钱(信用风险,特别是长期保险合同)。所以,保险,是个被管制的行业。
资深推荐:爱莲,
#22 by Alex on 二月 3, 2010 - 11:19 下午
#23 by Alex on 二月 3, 2010 - 11:20 下午
条件是对风险厌恶者而言。忘了说了。
上面的那位虽然措辞激烈,但是话糙理不糙。度量决策用的是期望效用,而非简单的期望均值。
而根据金融经济学理论的论证呢,效用函数是个凹函数……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