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at.sxu.edu.cn/docs/20100331170753741176.pdf
1924年,玻色和爱因斯坦预言:在粒子数守恒的玻色原子系统中,当体系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宏观数量的玻色原子在系统的基态发生凝聚,并表现出相同的量子特性,这样粒子的量子特性就以宏观的方式表现出来,即著名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现象[1,2]。随着激光制冷与磁光囚禁中性原子技术的发展,1995年美国的Wieman和Cornell小组在实验上第一次直接观测到BEC[3]。BEC在实验上具有很强的可操控性,它很快成为实验和理论物理学家们所欢迎的研究对象,被作为研究各种量子多体现象的载体。
在一维玻色原子气体中,使用Feshbach共振技术可以调节原子从强吸引相互作用区域到Tonks-Girardeau(TG)区域(强排斥相互作用)间的变化。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弱时可以用平均场近似下的Gross-Pitaevskii(GP)方程来描述[4,5]。当原子气体处于TG区时,由于原子间短程排斥相互作用无穷大,玻色子被禁止占据空间同一位置。此情形类似于满足泡利不相容的费米子,此区间的玻色子具有费米子的性质,但这种玻色子同理想费米子的量子行为并不完全一致,对其行为的描述要用到一维修正GP方程[6]。本文第一章介绍了GP方程及TG气体的物理性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