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并非轻易事,生理基础亦作祟
--大脑神经化学物质传递异常与孩子学业不良
案例介绍:黄X今年快9岁了,男孩。入学时看上去很聪明,智力测验为中等偏上,但在协调方面、视知觉和视觉动作整合等方面低于中等水平。测验也表明他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目前的学业成绩与两年前相比更差,老师反映他“不成熟,坐立不安,容易分心,不能集中注意”,教师认为他需要稳定的个别帮助与注意:让他坐在教室最后面、教室最前面、甚至是教师旁边,但都无济于事。他经常站起坐下,打扰其他同学,还不停地发出声音;他做的作业非常少,不能抄写黑板上的东西。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会经常遇到黄某这样的学生,看上去很聪明,就是学习不灵。许多人都说他们没有把心思用在念书上、或者说他们不遵守纪律故意捣乱。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在冤枉他们:他们也想和其他同学一样能够静静地坐下来,但他们就是坐不住,有的是一坐下来就犯困,“脑子就不转动了”--他们体内的生化失调在困扰着他们!
大脑中生化失调不能直接测量,因此神经化学物质传递异常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推测:脑电现象的研究;尿、血液或脑脊髓液中神经介质代谢物数量的减少;药物对大脑认知的影响;药物对个体注意、学习与行为的影响等。
学习可以导致大脑内部的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而生物化学的变化又有可能影响学习。这点可以从脑电的研究中得到证实:脑电现象可以分为自发电活动和诱发电活动两类,两类脑电活动变化都在大脑直流电位的背景上发生。学习时,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的电活动是不一样的,通过记录皮层电活动,可了解学习时大脑的哪些部位参与其中。脑电图(EEG)即把大脑直流电背景上的自发交变电变化经100万倍放大后所得到的记录曲线。根据脑电频率变化的不同,可将脑电图分为四种:内心十分平静时的α波、突然受到刺激或思考问题时的β波、在困倦或逐渐睡着时的θ波和深睡或缺氧时的δ波。研究发现,在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经常出现条件性α波节律阻抑现象;完成不同的学习活动时,大脑皮层的活动性是不同的,其脑电反应也是不同的。大脑平均诱发电位(AEP)是一组复合波,根据刺激后出现时间的先后可以分为早成分、中成分和晚成分。根据每种成分出现的潜伏期和电变化的方向性不同可以对晚成分进行命名:标志着注意参与了知觉活动的N1波、与人类对外部刺激的识别有关的N2波、与刺激的理解和分类有关的P3波以及与词义辨别有关的N4波等。有研究表明:短的视觉AEP潜伏期与高IQ有密切相关。
脑内大多数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进行的。已有的实验证明,学习后逐渐发生的胆碱能突触变化的时间与记忆有关,在学习之后的不同时间给予抗胆碱酯酶药物,这对记忆有不同效应;单胺类(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可能以情绪、觉醒为中介而影响记忆的进程,脑内氨基酸作为神经递质可能参与记忆调节过程;早期学习及短时记忆不依赖蛋白质的合成,而长时记忆依赖于蛋白质;一些分子量较小的糖蛋白或酸性蛋白质在记忆痕迹形成中作用最明显;大脑中PHD的蛋白质分子和核糖核酸(RNA)也可能与记忆有关。各种研究结果表明:某些生化的不平衡可以引起脑功能失调,而生化因素对学业不良的影响并不像脑损伤与遗传因素那么容易测量,它通常为人们所忽视。生化因素的影响往往通过药物对学习与行为的控制与调节作用得到证实。因为通过用药可以改变体内的生化环境,以起到控制与调节行为或学习的作用。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多动症的治疗。多动症儿童注意广度小、易分心、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并由此形成一些多动行为,如不安静、活动过度、不合适的动作等。多动症对学习的影响主要是使儿童在课堂中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注意时间短或不能集中注意、容易被外界刺激分心,所以也有学者称多动症为注意缺陷。在学业不良儿童中大约有12%的儿童患有多动症。
许多多动症儿童接受一定的药物刺激后,心理、生理、言语反应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刺激物似乎加强了他们大脑的抑制机能,以至于分心行为得到消除,尽管刺激物能促进儿童注意广度、动作成绩、行为控制、课堂作业的成绩、精确性与速度,但同时药物也有副作用,对社会适应与学业成绩并没有长期的效果,与多动症儿童相反,活动水平低的儿童如果也接受相应的药物刺激的话,其心理与行为也能得到相应的改变。总之,药物能够增进注意广度、控制活动水平、改善动作协调,使学业成绩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如拼写、计算速度、作业速度、精确性与质量等方面。这些进步大多归因于注意、动机、协调、态度、和自我调节等过程的加强,但长期效果并不理想。
有人利用微电技术对神经细胞电活动进行记录,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元的兴奋过程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频率加快;抑制过程为发放频率降低,但每个脉冲的幅值不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原来对条件刺激无反应的某些神经元,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出现条件性放电反应,或引起了特殊的反应模式,这说明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神经网络联系方式的变化过程。所以一般认为药物治疗为保守疗法,积极的治疗方法认为儿童神经化学物质传递异常是由于早期运动不够、能量释放不足而造成的,如果给儿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任其自由运动,待其能量宣泄之后,儿童必然有安静的过程。所以家长和教师在对待类似儿童时可以不妨试一试这种方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