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1, 2013

当非定域的量子相干达到一个关键值的时候,具有明显整体性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使得意识出现,一种质疑是,适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必须在极端低温条件下进行,而脑内环境中如何存在合适的隔离区以防止热噪声干扰仍是未知的。另一种质疑是,记忆过程中个别神经元中的量子态如何跨越细胞膜而达到相当大范围,使得许多个神经元同步活动尚难解答;脑内是否存在适当的真空环境也仍属未知

http://www.wulixueyuan.com/html/wuliyuzhexue/renwenwuli/2012/0303/125_3.html

量子心理学之心—脑理论及其启示(3)

作者:张欣 叶一舵来源:网络更新日期:2012-03-03浏览次数: 1115次

三、量子心理学对具体心理现象的研究在量子心理学对心-脑系统进行理论建设的同时,有关学者亦结合理论假设作了很多相关研究,其中很多研究对心理科学的发展十分有意义。
(一)量子心理学对意识的研究首先,量子心理学对意识产生于量子域的假说进行了大量研究。Umezawa等在1967—1979 年之间,基于量子场论研究大脑的单细胞和多细胞,提出在脑细胞里,存在着具有完整排序的量子动力学自由度的空间分布可能。对于多个脑细胞的系统,他提出了一个关于量子动力学自由度空间分布改进的物理模型[6]。与之相对应的一种量子心理学的观点是Penrose和Hameroff的意识量子模型(ORCH OR)。他们认为意识产生于细胞膜中的微管,其中的蛋白质电子是意识活动产生的部位。当非定域的量子相干达到一个关键值的时候,具有明显整体性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使得意识出现;而由麻醉引起的意识的丧失就是由麻#zui#药的分子之间的电双极矩力干涉了微管的功能所致[7]。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了“自由意志”先于脑的神经生理活动而存在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某些意识活动先于脑的物理活动,并为其活动定向。诺贝尔奖获得者Crick认为,并非全部大脑区域均参与意识活动,前扣带回区可能就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发源地[8]。我国学者罗跃嘉等设计的心理实验得出的结果支持Crick的观点。Edelman的实验表明,正常人在清醒、快速眼动期睡眠期和慢波睡眠期这三种不同意识状态下,网状结构的神 133经元呈现不同的活动状态。对神经递质的研究表明,网状结构内存在着不同的递质能系统,如胆碱能系统、去甲肾上腺系统、多巴胺系统等。在昏迷状态、癫痫状态、脑干死亡状态等情况下,这些递质能系统有不同的功能表现[9]。与此同时,还有观察表明,人可以通过适当的意识努力系统地改变脑的机能。这些研究结果均不同程度地支持意识相对独立的观点。
(二)量子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 RogerPenrose于1989年在《The Emperor’S NewMind》一书中用一些章节探讨了脑的信息处理过程中存在量子规律的可能性[10]。与之相关的一种研究理论是,Umezawa将记忆系统视为各神经元构成的多粒子系统状态,将其作为量子场的非对称的表征。这种非对称的表征可以通过意识引发的自发对称性破坏而产生。如果对称破坏了,这个模式的活动可以传播到整个系统,并在其中引起远距离的相关。这使得大量的玻色子以高度稳定的方式,在一种有序的量子状态下被压缩, 引发整个系统的远距离相关[11]。在外部刺激适当的激发下,这种非对称的表征内容就可以被认识到,并作为记忆内容而被提取。不过,也存在对这种假说的质疑之声。一种质疑是,适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必须在极端低温条件下进行,而脑内环境中如何存在合适的隔离区以防止热噪声干扰仍是未知的。另一种质疑是,记忆过程中个别神经元中的量子态如何跨越细胞膜而达到相当大范围,使得许多个神经元同步活动尚难解答;脑内是否存在适当的真空环境也仍属未知。但正如国内学者汪云九等人指出的那样,意识的量子论研究是物理学理论试图进入精神世界研究的一个尝试,很多问题仍待深究; “在一个问题还未解释清楚之前,应当鼓励新思路、新观点的提出,并通过实验和讨论来鉴别它们。”
本文摘自:《学位论文网》http://www.xwlunwen.c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