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热力学的应用:
平衡态热力学中温度的相对论变换
沈惠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应用物理系统计力学中心,合肥"#$$"%)
("$$& 年’ 月() 日收到;"$$& 年($ 月") 日收到修改稿)
用分析热力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了温度的相对论变换公式,得到了与*+,-./,01-2341- 和54 6789+14 完全相同的
结果:! : !( ;!" !$
;分析热力学的特色和优点是,在推演过程中根本不需要!" : !( ;!!"$
这一可能引起争议
的和# : #$
这一显而易见的相对论变换公式,它们是作为附带结果出现的<
关键词:分析热力学,相对论热力学,平衡态热力学,热力学基本*81228- 括号
!"##:$#"$,$&(",$’)$
! 0=>,1+:2?4-?@1.?@,-A321-9?@,< 879< .-
2?4-?@1.?@,-A@23.< 45@
(B 引言
自(C$’ 年D< 01-2341- 发表相对论以来,物理学
家对热力学量的相对论变换已作了全方位的探讨;
但关于温度的相对论变换公式,从(C%# 年E< F33 开
始,至今仍有人在说“三”道“四”< 其中最主要的观点
有以下#,& 种:
(()*+,-./[(],01-2341-["],54 6789+14[#]认为
! : !( ;!" !$
, (()
(")0551-938-[&],F33[’],GH++47[%]认为
! : !$
!( ;!"
, (")
(#)I,-52J479[)—((]认为
! : !$
, (#)
(&)另有部分人(例如K< L< M4@J@79?)认为,!$
和! 之间没有确定的变换关系<
上述各式中!$
为热力学系统在相对于它为静
止的参考系"$
中的N4+O1- 温度,! 为该热力学系统
在另一个相对于"$
以速度$% :!%&( % : (,",#)运
动的惯性参考系"中的N4+O1- 温度;& 为光速<
需要说明的是,54 6789+14[#]证明*+,-./=01-2341-
变换公式! :!( ;!" !$
的方法与众不同< 根据相
对论["],当一位静止的观测者关注着以速度$% :!%&
(% : (,",#)运动的热力学系统时,系统内部某种周
期运动的频率"$
在此观测者眼里是
" : !( ;!""$
, (&)
紧接此式,54 6789+14 由
%6 ! : ’"< (’)
立即得到了与*+,-./=01-2341- 相同的结论< 式中%6
和’ : "#$ 分别为68+3P>,-- 常数和*+,-./ 常数<
I< 54 6789+14 由此建立了“单粒子”(+, Q,731.@+4 128+44)
的热力学理论<
我国学者谈镐生等人[("]和叶壬癸[(#—(’]于(CR"
年开始注意到有关温度的相对论变换方面的争论<
在*+,-./[(]和01-2341-["]的论文中曾指出,若将热力
学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元功#( 分解为容积)
变化所对应的元功( ; #5))与系统动量#$%
变化所
对应的元功(*·
$%
5#$%
)之和,则关于系统内能+ 变化
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写成
5+ : !5, ; #5) ; #$%
5*·
$%
, (%)
式中, 和# 分别为热力学系统的熵和压强;*$%
和
#$%
分别为系统作整体运动时的广义坐标和广义动
量,*·
$%
: 5*$%
5-
为广义速度;重复角标按01-2341- 约定
求和( % : (,",#)< 谈镐生等人的文章从另一角度出
发,证明了(%)式的正确性并重新得到了(()式;同时
还分析了0551-938- 和GH++47 的错误原因,并指出了
第’ 卷第% 期"$$’年% 月
($$$=#"C$S"$$’’($%)S"&R"=$)
物理学报
DTUD *EVWXTD WXMXTD
Y8+<’,M8<%,Z@-4,"$$’"
%%%%%%%%%%%%%%%%%%%%%%%%%%%%%%%%%%%%%%%%%%%%%%%%%%%%%%%%%%%%%%%
"$$’T?1-< *?[2< W8.<
!"##$% 模型的正确处理方案! 谈镐生等人认为,在!"
参考系中的观测者看来,当!参考系中热力学系统
以速度&’#!’(( ’# $,%,&)运动时是有整体动量的,
因而’()*+,-* 所认为的“功和热量都是能量因而必
须符合质量的相对论变换公式”以及他所得到的
!) # !)"
"$ .!%
和!* # !*"
"$ .!%
都是错误的! 但是谈
镐生等人的文章对’()*+,-* 的错误原因分析得不
够透彻! 式中!)"
和!) 分别为在!"
参考系中和在
!参考系中外界对热力学系统所作的元功,!*"
和
!* 分别为在!"
参考系中和在!参考系中所观测
到的热力学系统吸收的元热量! 至于/01123 的错误
论证,谈镐生等人在文章中也有一句同样的关键话
没有说,即正确的处理方案应是先对实际热力学过
程进行4-32*,5 变换,然后再在两个参考系!"
和!
中取准静态极限;而/01123 的错误在于将这两种操
作次序颠倒了过来!
叶壬癸的文章则指出,所有依赖于!* #
"$ .!%!*"
推导出来的关于温度的相对论变换公
式,都是有毛病的;他从狭义相对论与平衡态热力学
之间的逻辑关系出发,指出关于温度的相对论变换
公式的正确形式应是617*89:’*;,2)* 的!
近年来丁光涛等($<=> 年),李复龄[$?]($<=<
年),聂金柱等($<<@ 年),高天寿[$A]($<<@ 年),王家
庆($<<? 年和%""" 年),张志远($<<? 年),以及陆全
康[$=]($<<A 年),高连歌等($<<= 年),刘发兴等($<<=
年),李慧($<<< 年),张有生[$<](%""$ 年),李延龙等
(%""% 年),也分别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这一问题!(请
查阅BCDE! *2, 和F8)2*82BG)*7! *2,! 8*)! 张有生在文
章中所说的“尚能取得共识的是:体系的粒子数+,
熵, 和压强- 是4-32*,5 不变量”,“体积. 是4-32*,5
收缩的”一席话与’*;,2)* 在文献[%]中的结论是一
致的;即
+ # +"
,, # ,"
,- # -"
,. #".$ ."
, (A)
式中
" # $
"$ .!% ! (=)
丁光涛等人和聂金柱等人的文章亦站在617*89:
’*;,2)*:(2 H3-+1)2 一边! 李复龄,陆全康,高连歌等人
和王家庆则与I,, 所持观点相同! 但值得一提的是
文献[$A]中的错误! 首先,文献[$A]用于讨论压强-
和温度/ 的相对论变换公式的基本出发点是分子运
动论中非相对论分子的近似表达式
- # %&
0J〈#〉,&%
’H / #〈#〉,
〈#〉# $%
1〈2%〉, (<)
式中1 为分子质量,0J 为热力学系统的分子数密
度,〈#〉为非相对论分子平动能的平均值,2’( ’# $,
%,&)为非相对论分子无规运动的速度分量! 由于参
考系!相对于!"
以速度&’#!’( 运动使〈#〉#
$%
1〈2%〉中的2’必须符合相对论速度相加公式,因
而经过简单的计算可以证明文献[$A]所说的“随机
速度平方的平均不随参考系变换而改变”根本是错
误的;从而为〈#〉# $%
1〈2%〉所作的统计平均也是根
本错误的! 利用- # %&
0J〈#〉和&%
’H / #〈#〉二式的
实质,就是仅考虑分子平动能的平均值,所以文献
[$A]与’()*+,-* 没有考虑“当!参考系中热力学系
统以速度&’#!’( 运动时是有动量的”所犯的错误
也是相同的,其结果/ #"/"
亦与’()*+,-* 错得相
同! 其次,因为文献[$A]的〈#〉相对论变换的错误,导
致- #"% -"
的更大错误;实际上如果用〈#〉相对论
变换是〈#〉#"$ .!%〈#"
〉的正确形式,则由分子数
密度的相对论变换公式0J #"0J
"
,正好可以得到“压
强- 是4-32*,5 不变量”的正确结果!
本文从分析热力学[%"—%%]的角度重新讨论平衡
态热力学中温度的相对论变换! 讨论的出发点是由
617*89 和’*;,2)* 的“将热力学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
做的元功#) 分解为容积. 变化所对应的元功
( . -(.)与系统动量-$’变化所对应的元功
(3·
$’(-$’)之和”得到的(?)式,以及617*89 所认证的
“同一系统在不同惯性系中的熵相同”(即“熵是
4-32*,5 标量”)这一普遍认同的假设! 其中,前一个出
发点作为相对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必然表达式尽管
为’()*+,-* 和I,, 所违反,但也没有被他们刻意否
认;他们以及/01123 的问题将在本文文末进行讨论!
另外,由于叶壬癸说过“所有依赖于!* # "$ .!%
!*"
推导出来的关于温度的相对论变换公式,都是
有毛病的”,所以本文有意避!* #"$ .!%!*"
这
一相对论变换公式! 同时,尽管文献[$A]中的结果-
#"% -"
是错误的,但本文在论证温度的相对论变换
公式时仍然避免提早使用- # -"
这一正确公式,而
宁可将其作为结论自然地推导出来;目的是不给人
?期沈惠川:分析热力学的应用:平衡态热力学中温度的相对论变换%@=&
以“蛮不讲理”和“强加于人”的错觉!
"# 分析热力学基础及其主要内容
关于不涉及系统整体运动的分析热力学["$—""],
其基础有二:一为%&’& 方程(在较为一般的开系中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ì
í
î
ïï
ïï
!
(,$)
二为-.//0 变分原理((1 23456.1 称为“7’849 变分原
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 分别为热力学系统的<16=>469? 自由
能,-.//0 自由能和焓;!&
,’&
分别为热力学系统的
化学势(或称为“热势”和“热力势”)和=46 数,& 为
组元编号;与前面一样,重复角标按@.8091.8 约定
求和!
实际上,%&’& 方程(,$)式就是微分形式的热力
学第一定律,而-.//0 变分原理(,,)式则等价于热
力学第二定律! 由(,$)和(,,)式,可以得到平衡态热
力学中的正则方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由(,"’)和(,"/)式,又可得到平衡态热力学中的
基本%4.0048 括号
[%,$]
%,$ ) ,,[ #,"]
%,$ ) ,! (,A)
因而,熵# 和B16C.8 温度",容积% 和压强$,是两
对共轭正则变量! 但是,平衡态热力学中每对共轭正
则变量的乘积,其量纲都是能量量纲;它与经典力学
或量子力学中每对共轭正则变量的乘积其量纲都是
作用量量纲(或角动量量纲)完全不同!
进一步,从-.//0 变分原理还可以得到热力学
正则变换和分析热力学中的“准<’.6948DE’4/. 方
程”;不过,由于在平衡态热力学中!!!$ 以及
!*!$,因而热力学正则变换只有G 种而不是,H
种;同时,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分析热力学暂时还不
能纳入“2.3I>4&& 系统动力学”["A]的范畴!
由于分析热力学与分析力学一样,都是建立在
%&’& 方程,J1518(31 变换和变分原理的数学基础上,
因此所有在分析力学["G,"K]中讨论的事,也可以在分
析热力学或者“分析力学—热力学”中进行讨论! 例
如,分析力学中的“化<’.6948.’ 为动量的正则变换
技术”["H,"L]就可以用于分析热力学,以化简化学势
(正则函数)的表达式!
A# 整体运动热力学系统中的新的共轭
正则变量
在作整体运动的热力学系统(开系)中,其%&’&
方程是(,$)式的直接推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ì
í
î
ïï
ïï
,
(,G)
式中,·
"+
和$"+
分别为系统作整体运动时的广义速
度和广义动量! 由(,G)式可知(为简化书写略去脚标
+ 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
从而得到
[ $"+
,,·
"-
]%
,$ )"( $"+
,,·
"-
)
"(%,$)
)"( $"+
,,·
"-
)M"(%,,·
"-
)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即有基本%4.0048 括号:
[ $"+
,,·
"-
]%
,$ )"+-
, (,H)
"GNG 物理学报KG卷
式中!!"
为!"#$%&’" 符号( 上式(兼顾正则方程()*+)
和()*,))表明在作整体运动的热力学系统中,整体
运动的广义动量#!!
和广义速度$·!!
是一对新的共
轭正则变量( 由于平衡态热力学中每对共轭正则变
量的乘积,其量纲都是能量量纲,所以与广义动量
#!!
共轭的是广义速度$·!!
,而不是分析力学中的广
义坐标$!!
(
由()-)式,又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于是又有基本/01220$ 括号:
[ #!!
,$·
!"
]%
,& .!!" ( ()3)
同理还有另两个基本/01220$ 括号:
[ ()
,"*
]’,# .!)*
, ()4)
和
[ ()
,"*
]%
,& .!)* ( ()5)
67 温度的相对论变换公式
回到本文讨论的问题( 以下标8 表示在相对于
热力学系统为静止的"8
参考系中的热力学量和力
学量( 根据相对论[*],动量的相对论变换为
#!"
.(!!" 9#$$! "
)#!
8! 9$%"
+8
,
, (*8)
而速度的相对论相加公式是
$·
!!
.
(!!" 9#$$! "
)$· !
8" 9$!%,
% ) 9$-
$·!
( 8- ) ,
( (*))
式中$!, . .! ( ! . ),*,-)为运动参考系"相对于参
考系"8
的运动速度,+8
为热力学系统在参考系"8
中的整体运动的能量,而
# . %*
% 9 )
,% . )
#) :$*
(或$*
.%* : )
%*
)( (**)
因为
!#!"
!#!
8"
. )
#) :$* .% (不对" 求和),(*-)
!$·
!!
!$· !
8!
. ) :$*
) 9$"
$·!
( 8" ) ,
* $ ) :$*
(不对! 求和),
(*6)
(其中用到了热力学系统“整体运动速度不大”或“取
准静态极限”的假设)所以,
!( #!"
,$·
!!
)
!( #!
8"
,$· !
8!
)
.!( #!"
,$·
!!
);!( #!
8"
,$·
!!
)
!( #!
8"
,$· !
8!
);!( #!
8"
,$·
!!
)
.!#!"
!#!
8"
·!$·
!!
!$· !
8!
. )
#) :$*
·() :$*
). #) :$* ( (*<)
又因为()3)式有
) .
[ #!"
,$·
!!
]%
,&
[ #!
8"
,$· !
8!
]%
8
,&8
.!( #!"
,$·
!!
)
!( %,&)
·!( %8
,&8
)
!( #!
8"
,$· !
8!
)
.!( #!"
,$·
!!
)
!( #!
8"
,$· !
8!
)
·!( %8
,&8
)
!( %,&)( (*=)
所以将(*<)式代入(*=)式后得到
!( %,&)
!( %8
,&8
). #) :$* .%:) ( (*3)
最后,应用/>+$&’的“同一系统在不同惯性系中
的熵相同”(即“熵是?0"%$@A 标量”)这一普遍认同的
假设,即
% . %8
, (*4)
就有
!( %,&)
!( %8
,&8
). !( %8
,&)
!( %8
,&8
)
. !&
!& ( ) 8 %8
. #) :$* ( (*5)
于是,
& . #) :$* &8 .%:) &8 ( (-8)
<7 几个附带的相对论变换公式
首先,根据基本/01220$ 括号()=)式,有
) .!( #!!
,$·
!!
)
!(’,#)
=期沈惠川:分析热力学的应用:平衡态热力学中温度的相对论变换*6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即
!(%,!)
!(%"
,!"
)! "# $!% !"$# & (’)
将由容积% 的相对论[%]收缩公式(实际上源于长度
沿运动方向的收缩)
% ! "# $!% %" !"$# %" & (’)
代入(’)式,就自然得到
! ! !" & (’’)
其次,根据基本()*++), 括号(#-)式,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即
!( &’,#*
)
!( &"’,#"*
)! !)
!) ( ) " ("
! "# $!% !"$# & (’)
对/)0 数不变的系统(即“闭系”)来说,有
&’! &"’& (’)
此时有
#’! "# $!%#"’& (’)
从而,在单元“闭系”中,其3*44+ 自由能的相对论变
换是
+ ! "# $!% +" & (’)
既然在单元“闭系”中其3*44+ 自由能的相对论变换
是(’)式,那么对于所有热力学系统来说其3*44+
自由能的相对论变换都是(’)式&
最后,由) ! !,
! ( ) ( %,&,#·!
可知,内能, 的相对
论变换也与(’)式类似:
, ! "# $!% ," & (’)
同样,由"- ! )"( 可得,元热量"- 的相对论变
换是
"- ! "# $!%"-" & (’)
27 结论和讨论
(8)用分析热力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温度的
相对论变换公式十分方便,而且在数学上十分严密;
分析热力学的特色和优点是,在推演过程中根本不
需要"- !"# $!%"-"
这一可能引起争议的相对论
变换公式,甚至连! ! !"
这一显而易见(但也有人
认为并非显而易见)的相对论变换公式都不需要,它
们是作为附带结果在本文中出现的& 与此相悖,若是
按照9::;<=00>? 理论将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成通常热
力学中的(非相对论)形式,则利用容积% 的@)?>,:A
变换公式和压强! 是@)?>,:A 标量作为前提条件,仍
然可得到温度) 的@)?>,:A 变换公式是(0B,CD;
E*,+:>*,;F> G?)H0*> 的,而不是EFF*,H:),;9::;<=00>? 的&
(G)本文只有两个前提条件,即相对论热力学
第一定律(2)式,以及(0B,CD 所认证的“同一系统在
不同惯性系中的熵相同”(即“熵是@)?>,:A 标量”)这
一普遍认同的假设& 这两个前提条件由于其普遍性
而根本算不上什么“额外条件”& 从而,本文的结果更
具一般性& 同时,由于本文的结果与(0B,CD;E*,+:>*,;
F> G?)H0*> 的结论完全相符,反过来也说明,分析热
力学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当然,分析热力学的两个前
提条件,即(IBII 方程(对应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
3*44+ 变分原理(对应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根本算
不上什么“额外条件”&
(J)本文中推演温度的相对论变换公式的关键
是(%1)式,而在计算(%1)式之前必先计算(%’)式和
(%.)式;关键的关键是相对论动量公式(%")式和速
度相加公式(%#)式即
!!"
!($$" K%!!$ "
)!!
"$ K!""
."
/
,
#·
!$
!
($$" K%!!$ "
)#· !
"" K!$"/
" # K!0
#·!
( "0 ) /
(后一式的通常形式即相对参考系沿#!
# ! #! 运动
时的形式为#· ! ! #· !
" K!/
# K!
#·!
"/
)& 注意,在进行(%.)式偏
导数运算之前不要急于将相对论速度相加公式(%#)
式化为通常形式,否则会导致错误结果& 这中间有个
“求导数运算和投影运动方向孰前孰后”的次序问
题,必须格外注意并弄清其中的物理含义&
%.62 物理学报1.卷
(!)一般来说,当问题中同时涉及相对论和热
力学时,相对论考虑和热力学考虑并不分孰前孰后;
但“平衡态”是一种近似,“准静态”则更是一种近似,
而近似处理在理论分析中总是放到最后一步才去实
现的" #$$%&’)& 的错误,表面上是对“系统动量!!"
变化所对应的元功(#·
!"
$!!"
)”未加考虑,但其本质
上则是将“*)+,&(- 变换”[在相对论热力学第一定律
(.)式中应用“相对论速度相加公式”(/0)式]和“取
准静态极限”这两种操作次序颠倒了过来:在(.)式
中不考虑( 1 !!"
$#·
!"
)这最后一项,实际上等同于过
早地使用了“取准静态极限”条件[用非相对论热力
学第一定律取代了相对论热力学第一定律(.)式]"
而2(( 和3455,+ 的错误,表面上是将相对论考虑置于
!$ 之中,但其本质也在于将“*)+,&(- 变换”(即相对
论速度相加公式及对其偏微商)和“取准静态极限”
(即对分母的近似处理)这两种操作次序颠倒了过
来;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与#$$%&’)& 的错误稍
微不同的是,2(( 和3455,+ 的“取准静态极限”操作稍
晚了几步(但也没有“放到最后一步去实现”)" 此外,
3455,+ 过早地引入! 6 !7
,是导致他犯错的另一个原
因"由此可见,#$$%&’)&,2(( 以及3455,+ 的错误,包
括所有导致% 6!%7
的错误,都是这些作者违背相
对论所致;这一点在分析热力学中看得格外清楚"
(#)从逻辑上讲,本文所证明的相对论变换关
系与*8&$9:,+’的结果无关" *8&$9:,+’错误的本质,
在于他破坏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必须具有不变形式这
一得到公认的前提;关于这一点,在;8-8+)<[/=]的书
中看得很清楚" 在所谓的“温度不变量的相对论热力
学”中,甚至连许多最基本的热力学关系式都需要重
写并且随着参考系的运动速度具有不确定性" 换言
之,在*8&$9:,+’和;8-8+)< 的理论中,相对论热力学
第一定律(.)式是不成立的" 在他们的理论中只承认
>58&?@ 的& 6 &7 " 由此可见,*8&$9:,+’和;8-8+)< 的
错误,包括所有导致% 6 %7
的错误,都是这些作者
破坏热力学所致" 至于*8&$9:,+’所提到的“两个相
互运动参考系中的观测者将各认对方参考系中的温
度降低,因而应有% 6 %7
”的佯谬,实际上与通常在
相对论讨论中出现的“尺缩钟慢”佯谬是同一类问
题" 这类问题已有许多人作了解释,故而不值一驳"
(A)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讨温度的相对论变换,
因而行文之初就已排斥了认为“%7
和% 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