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9, 2013

brain01 预期的重要性,接收信号,是尝试各种已有的“预期模式”,和接近感官的区域进行匹配尝试,选择出最接近的模式

http://www.ccthere.com/alist/3847181

熊起

后文会提到预期的重要性,接收信号,是尝试各种已有的“预期模式”,和接近感官的区域进行匹配尝试,选择出最接近的模式。以视觉举例,人脑并不具有数码相机那样输入点阵的能力,必须在中间环节就完成提炼

人脑没有内外态区别,没有运算器,只有单一存储功能。人脑存储是树状增量并行,不是线性寻址。在固定数量神经元组合下,恐怕量变就是质变,可以描述的结构不同了。

说的比较简单的是《皇帝新脑》里的一进制图灵机,讲哥德尔机的大多也会讲到。图灵机概念上是一个运行在无限纸带上的状态机,纸带是外存储器也是输入输出媒介,图灵机拥有内态,纸带上的输入信息可以影响内态,根据内态不同会改变对纸带的输出行为,状态到操作纸带的映射就是数字到运算的映射。
图灵机作为表达算法概念的工具,一开始就有明确的输入输出接口。人脑则不同,神经元只有应激和保留应激的功能,所有运算都以查找完成,查找是并行进行的,查找时并行数随着步骤增加而增加。这方面《人工智能的未来》讲的比较明白。

进化没有一个宏观的远大目标,人脑是补丁叠补丁,新脑套旧脑,暂且放下对精美宏大理论的渴求,有助于对一个个问题各自理解。



你说的这个有过尝试 [ ] 于:2011-11-26 00:04:54 复:3617375
之前有人设计围棋软件,用过概率方法:不预测所有路径,而是抽样很多条,如果"形势好"的比例高,那就说明这个选择好。不过据说结果很容易被人杀大龙。
归根结底,我们对人脑思维人设还不足以指导工程项目,而且先入为主的在现有计算机上混合人的思维,绕了很多路。
我们又要AI像人一样灵活变通,又要其像工业品一样质量稳定行为可预测,这需求充满很矛盾。
目前我看过的理论前瞻,最让我信服的是这本: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834728/
作者的出发点是:人脑的基本功能是存储联系,不是计算逻辑。

人工智能的未来的笔记(29)

按有用程度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shizhao
    shizhao (德谟克拉西•赛因斯)

    2013-01-03 22:58   1人收藏
  • 赵荣生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有独立的心智或者灵魂? 对大脑皮层而言,我们的身体是外部世界的一部分,大脑处在一个安静的暗盒里,它只能通过感觉神经纤维的模式来了解世界。我们可以把大脑看做一个模式处理装置,那么他们对我们身体的了解和对世界其他部分的了解原理是一样的。因为身体和世界间没有特别的界限。但新大脑皮层却不能建立关于自己的模型,因为大脑里没有感觉。因此,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思想独立于身体,为什么我们觉得会有...
    2011-08-17 13:26
  • 赵荣生
    只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利用了记忆和预测, 1,生物将DNA作为记忆的载体,个体再其生命周期中不能学习和适应。他们只能将给予DNA的关于世界的记忆通过基因传给后代。 2,第二个时期开始于自然界出现了能快速形成记忆的可改变的神经系统。此时,个能便能再他的生命周期内认识世界结构的重要方面并相应地调试自己的行为。但是个体除了直接观察以外仍然不能将知识传给后代。此时,新皮层开始出现并扩大。 3,这个时..
    2011-08-15 22:43
  • claire
    "不论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的行为如何不同,其中起作用的基本算法是相同的。" 不论是听觉,视觉还是触觉,对大脑来说都是同样的模式,用同样的算法就可以分析。这个结论太颠覆性了。如果能搞定这个算法,那真智能的人工化就指日可待了。   (1回应)
    2011-07-12 22:17
  • bang
    人们讨厌不可预测的东西,我们的大脑喜欢一贯稳定有预测性的系统,而且我们还总喜欢掌握新技能。 创造力就是利用类推进行预测 世界充满层级模式 一些绝妙的类推最终被证明是谬误:开普勒 6大行星轨道由正立方体确定 我们的大脑总是在观察模式,做出类比 伪科学,偏见,宗教还有偏执狭隘经常根值于错误的类推中 意识-记忆,抹去部分记忆会让你认为那部分时间里没有意识 对于新脑皮层而言我们身体是外部世界的一部...
    2013-01-09 11:21
  • TITAN'sJEWELZ
    皮层区域如何为一个已了解的序列命名
    2012-12-06 12:58
  • TITAN'sJEWELZ
    第四层 主要输入层,顺带形成第六层中的连接
    2012-12-04 12:51
  • TITAN'sJEWELZ
    第一层提供了将恒定表征转化为更细节化的特定表征的途径。 高级的恒定预测要沿皮层向下传播而成为具体预测,我们就是需要一种能允许模式流在各层级分流的机制,而第一层刚好能胜任这一任务。 最后,皮层区域间还有另一种通信的间接方式。 大脑皮层不是由人造神经元形成自—联想记忆的,而是通过皮层—垂直柱形成自—联想记忆的,所有序列的输出又反馈回第一层,这样一来,第一层就知道皮层区域中那些垂直柱是兴奋的。 皮层运动...
    2012-12-03 13:18
  • TITAN'sJEWELZ
    脑皮层的每一个区域都形成恒定表征 脑皮层的设计以及他自然的记忆方法展示了世界的层次关系 较高区域追踪着大的图像,而较低的区域则积极处理快速变化着的小细节 脑皮层的每个区域都看到一股这样的模式流。如果模式都是如此相互关联着,而皮层区域能够学会预测接下来将出现什么模式的话,我们说脑皮层区域对这一序列形成了稳定的表征或者叫记忆。产生真实世界中的物体的恒定表征的最基本要素就是要记住序列。
    2012-12-02 09:15
  • TITAN'sJEWELZ
    每个区域都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这些输入都意味着什么。V2区的一个子区域不必知道他自己正在处理来自VI区几个部分的视觉输入,联合区也不必知道自己在处理来自视觉区和听觉区的输入。相反,任何一个脑皮层区域的工作就是要弄清它的这些输入时如何关联的,然后记忆这些输入之间的关联序列,并用这个记忆来预测这些输入将有何种表现。脑皮层就是脑皮层,各处的工作都是一样的,这句是通用的脑皮层工作原理。
人类之所以拥有可预测的复杂运动能力,原因在于我们的运动脑皮层和我们身体上的肌肉有更多的连接。在其他哺乳动物身上,脑皮层前部在运动行为方面发挥的直接作用并不是很大,他们主要依靠古脑(翻译不准,应为脑干)的的各个部位产生行为。相比之下,人类脑皮层在运动控制方面取代了大脑的其他部分。 如果一个动物拥有很大的脑皮层,他就可以和你我一样感知这个世界,但人类脑皮层在控制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及其超前的...
2012-12-01 18:19
  • TITAN'sJEWELZ
    当然,大脑在预测时并不会自言自语,不会按照某种既定次序进行,也不会对咖啡这类确切的物体进行预测。他是用一种平行的方式连续不断的对我们所在环境的构架进行预测。他只会探测那些奇怪的结构,如变形的鼻子或异常的动作。这种下意识的预测无处不在,我们一时无法立刻意识打他,可能这正是其重要性长久以来被我们忽视的原因。他是那么的普遍,因此知觉并不是意识(也就是世界显现在我们眼前的样子)的唯一来源。我们的意识是我们...
    2012-12-01 15:02
  • TITAN'sJEWELZ
    一直以来,我学着接受这些以某种既定方式同时发生的模式,但现在看来,他们只是一个模型,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是建立在这些模式上的模型。我们能否肯定这个世界是真的。并不是说世界上的人和物不是真的,他们是真实存在的,但我们对于世界存在的肯定是建立在模式和解读他们的方式的一致性上的。直接的感知根本不存在,我们没有“人的”感觉器官。请记住,大脑是一个漆黑而寂静的盒子,里面除了在输入纤维上像时间一样流逝的模式之外别...
    2012-12-01 12:19
  • TITAN'sJEWELZ
    你对世界的认识和有关世界的知识都来自于这些模式、你的头脑中没有光,只有漆黑一片;也没有声音进入你的大脑,那里一派宁静。事实上,大脑只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它本身没有任何察觉;外科医生可以将手指伸进去,而你却毫无察觉。你头脑中的所有信息都是作为轴突上的空间—时间模式进入的。
    2012-12-01 09:47
  • Mr. Ho
    Mr. Ho (我们摩羯座的从来不信星座!)
    如果你反复研究某一类事物,你的大脑皮层将在较低的层级中形成对它们的记忆表征,这就把皮层的较高层级给释放出来了,可以利用它来学习更细微、更复杂的关系。根据这一理论,专家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 中间夹杂的学习理论和最后两章的吹水算是“附赠品”
    2012-01-15 23:20
  • Mr. Ho
    Mr. Ho (我们摩羯座的从来不信星座!)
    对于新脑皮层而言,我们的身体是外部世界的一部分。请记住,大脑处在一个安静的暗盒里,它只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上的模式来了解世界。我们把大脑看作是一个模式处理装置,从这一角度看,它对我们身体的了解与对世界其他部分的了解没有什么两样,因为身体与世界之间没有特别的界限。但新大脑皮层却不能建立关于自己的模型,因为大脑里没有感觉。因此,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思想独立于身体,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有独立的心智和灵魂的原因...
    2012-01-15 23:13
  • Mr. Ho
    Mr. Ho (我们摩羯座的从来不信星座!)
    大脑皮层中还有第二个主要通道能使信息在区域间传递,通过这一通道,信息还能在体系中向上传递。这条第二通路是从有轴突伸入丘脑的第5层细胞开始,然后经由丘脑一直延伸到皮层中紧接着的较高区域。 第二通路存在由丘脑细胞控制的两种工作状态。在第一种状态下,通路基本上是关闭的,因此信息不能通过。在第二种状态下,信息在两个区域间精确地流动。 下转177页 我猜测,连接丘脑的第二通路就是我们去注意平时不会注意到的细节的...
    2012-01-15 22:58
  • Mr. Ho
    Mr. Ho (我们摩羯座的从来不信星座!)
    在新皮层下有相互能沟通的三大脑结构,它们是基底神经节、小脑和海马。这三大结构都先于新皮层而存在。粗略地说,基底神经节是原始的运动系统,小脑主要学习事件间精确的时间关系,海马则储存具体事件及与地点有关的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讲,新皮层包含有它们原有的功能。 …… 然而,海马却与众不同。……如果你失去了左、右两半海马,你就失去了形成新记忆的能力。
    2012-01-15 22:42
  • Mr. Ho
    Mr. Ho (我们摩羯座的从来不信星座!)
    一般情况下,反馈轴突纤维比前馈轴突纤维要多。然而,即使这一看法被人们广泛接受,人们却普遍认为反馈在大脑中的作用很小,仅仅起“调节”的作用。那种认为反馈信号能及时且准确地引起第二层中多组细胞兴奋的看法,并没有得到广大神经科学家的认同。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中部分原因在前面已有所提及,那就是,如果你不接受预测的关键作用,也就没有必要虑及反馈了。如果你认为信息直接流向运动体系,那为什么还需要反馈呢? 不...
    2012-01-15 16:49
  • Mr. Ho
    Mr. Ho (我们摩羯座的从来不信星座!)
    最后,实验显示脑皮层中所有的较高区域都是从位于它们下面两个以上的感觉区域接收到整合输入的(图3)。在人脑里,数十个区域汇聚于联合区。但根据传统的看法,V1区、V2区和V4区这样的较低层的感觉区域似乎是以不同的方式连接起来的。每一区看起来好像只有一个输入源,即只有一个由底而上的箭头,而不是明显的来自不同区域的整合输入。V2区接受来自V1区的输入,仅此而已。那为什么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接收整合输入而另外一些却不是呢..

  • 人工智能的未来的笔记(29)

    按有用程度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Mr. Ho
      Mr. Ho (我们摩羯座的从来不信星座!)
      许多年来,大多数科学家都忽视了这些反馈连接。如果我们对大脑的了解仅仅集中在脑皮层是如何接受所输入的信息、如何加工信息,然后如何对它做出反应的话,就不需要反馈,而仅仅是连接着感觉器官和脑皮层运动区的前馈连接。但是当我们开始认识到脑皮层的核心功能是做出预测时,就会不得不将反馈纳入我们的模型里来了。大脑要将信息送回最先接受输入的区域。预测就是在实际发生了什么和我们期待发生什么之间进行比较。信息向上流动,...
      2012-01-15 15:39
    • Mr. Ho
      Mr. Ho (我们摩羯座的从来不信星座!)
      虽然计算机也有记忆,且是以硬盘驱动器和记忆芯片的形式出现的,但大脑皮层的记忆和电脑的记忆有以下四点根本区别: 大脑皮层可以存储模式序列; 大脑皮层以自-联想方式回忆起模式; 大脑皮层以恒定的形式储存模式; 大脑皮层按照层级结构储存模式。 前面算是铺垫,这里进入正题了。第四章里介绍了前三个区别,第五章正式提出本书的核心——“预测-反馈”模型,第六章在前几章的概念基础上,引出层级结构并将模型具化。
      2012-01-15 15:28
    • Mr. Ho
      Mr. Ho (我们摩羯座的从来不信星座!)
      如果蒙卡斯尔的观点是正确的,大脑皮层的算法必须独立于其他特殊功能和感知。大脑用同样的方式去“看”、去“听”,大脑皮层的作用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任何一种感觉或运动系统。
      2012-01-15 15:24
    • Mr. Ho
      Mr. Ho (我们摩羯座的从来不信星座!)
      文章指出,大脑皮层在外表和结构上惊人地相似,不论是主管视觉输入和主管触觉的大脑皮层区域、控制肌肉的区域、布洛卡语言区以及其他各个区域,实际上是完全一样的。他还暗示说,既然这些区域是相同的,那么它们在实际中所发挥的基本作用也可能是相同的,而且大脑皮层完成各个功能所使用的方法也是相同的。 “文章”是指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弗农.蒙卡斯尔(Vernon Mountcastle)发表与1978年的论文《大脑功..
      2012-01-15 15:05
    • Mr. Ho
      Mr. Ho (我们摩羯座的从来不信星座!)
      我认为,大多数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只注重行为,而这正是神经网络的问题所在。不论这些行为被称为“回应”“模式”还是“输出”,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研究者都认为只能存在于行为之中,而这种行为是执行一个输入后,由一个程序或神经网络产生出来的。电脑程序和神经网络最重要的属性就是能否进行正确的、令人满意的输出,就像阿兰.图灵所说的,智能等同于行为。 而实际上,智能并不是一种动作,也不是某..
      2012-01-15 15:00
    • xaiolos
      深奥,很多问题以前没想过,
      2012-01-02 13:39
    • 赵荣生
      植物也通过使用记忆和预测去利用世界的结构。当树根植于土壤中或枝叶向天空伸展时,他就是在做一种预测----他基于自己祖先的经验预测在哪儿可以找到水和矿物质。当然,他这并不是思考,其行为也是无意识的,但他们利用世界结构的方法与单细胞生物是一样的。(单细胞生物通过鞭毛感知水压力的变化,营养物质分布不均匀,所以肯定存在流动存在压力) 185,植物最后形成了交流系统,这种交流系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化学信号的缓慢释放。..
      2011-08-15 22:24
    • 赵荣生
      你的大脑早已建立起了一个有关外部世界的模型,并不断得将这个模型与事实做比较; p96:智能是通过记忆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预测能力来衡量的,你的大脑是从外部世界获得信息并将它们存储起来,然后将他们以前的样子和正在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预测! p97: 先有行为然后才有智能。 人和动物很大的区别就是人具有很大的新大脑皮层; p104,现在我们清楚得知道图灵错在哪里:智能的证据是预测,而不是行为; 要对...
      2011-08-01 21:19
    • claire
      同时,给我一种可怕的想法。如果大脑只是一个封闭的黑匣子,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听到都是源于外部输入设备各种转化为电信号的信息,那么,什么方式才能证明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真实? 而不是某种外界刺激的模拟? 谁能证明我面前的是桌子,拿着的是书听到的是同事的聊天,而不是像Matrix一样我实际上睡在容器里只有脑子在外部信号的影响下觉得自己还活着? 这种想法太过可怕让我浑身发冷,事实是我可能永远也不能证明。在...   (1回应)
    远离平衡的热力学实际上已经不是一个热力学理论了,而是一个统计力学理论。而这个统计力学统计的不是微观粒子,而是宏观的热力学过程本身!非平衡过程就是无数的平衡过程的依概率叠加,所以如果要计算一个非平衡过程的熵变,那么就是将每个平衡过程的熵变统计平均起来。与传统的统计力学所不同的是,现在我们的统计系综里面,装的不是热力学系统,而是热力学过程。这一次,我们玩的不是虚时路径积分,而是真正的热力学路径积分。对微观世界的统计让我们了解了宏观世界的性质,而对宏观世界的第二次统计,让我们离开平衡,走向非平衡世界。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Kaka Abel's Space

    主照耀我~~~
     
     
     
     

    日志

     
     

    从量子化到确定性丧失,从路径积分到超光速,从面向对象到面向关系(转自豆瓣)  

    2012-03-26 23:19:09|  分类: physics learning |  标签: |字号 订阅
    所谓量子化就是一个确定性丧失的过程。在一次量子化中,所有物理量的确定性都丧失了。形式上看,就是物理量从确定的数,变成不确定的算符。但是一个算符挂在空中摆来摆去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算符落实到波函数上的时候,它才能获得意义。所以波函数的引入,对于一次量子化来说,是显然而且必须的。波函数是关于粒子状态的函数,取值为复数,其模方表示粒子出现在该状态的几率。从此,一切物理量都依概率分布,我们再也不能问“能量是多大”,只能问“能量是这么大的概率是多少”。
    但是一次量子化并不是一场彻底的革命。有两个物理量仍然是确定的,是可以测准的:一个是几率本身,另一个是作为相位的作用量。它们合在一起可以构造出波函数。既然一切物理量都不确定了,那么为什么只有概率分布还是确定的?概率分布为什么不能也依概率分布?因此,二次量子化就是要继续这场革命,将不确定进行到底,剥夺波函数的确定性,把波函数算符化,使之成为场算符。
    但是场算符本身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任何算符都不能独立存在,场算符最终也要落实到一个对象上去。但那不是波函数,因为场算符本身就代表波函数,因此场算符应该作用在更高级的波函数上,那就是波泛函 Ψ。 波泛函是一个从Hilbert空间向复数域的映射,Ψ[φ] 把场的每种经典构型 φ(x) (也就是波函数),映射到一个复数 Ψ 上。这个复数就描述了出现φ(x)那种波函数的几率幅,因此可以说是几率之几率。所有的波泛函构成一个更大的“Hilbert空间”。
    基于这种构造,我们还可以实施第三次量子化,就是把波泛函再正则量子化为泛函场算符。这样这些场算符同样需要落实。它们作用在“波泛泛函”上面。如此递推,可至无穷。 事实上,从量子力学开始第一次量子化的时候,它就已经蕴含了以后所有阶次的量子化。有了一次量子化就会有二次,有了二次就会有三次。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量子力学从原则上讲是一个无穷次量子化的理论,这样的理论中再也没有任何的确定性,因为任何一阶的波函数都会在下一次量子化中被算符化。世界的本质应该是非决定论的,终极的物理学应该是确定性的完全丧失!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整天在一次量子化的框架下计算波函数,忙得不亦乐乎?因为,这是一种合理的近似。人们已经在许多场论模型中认识到,量子场的维数越高,量子涨落的效果越弱。每一次量子化,都使场的维度升高一个aleph number。因此很快,量子涨落就会被弱化,于是我们可以做经典近似。就是说,在某次量子化的时候来个截断,用波函数来取代场算符。这样就有了我们常用的一次或二次量子化。
    但是我们要记住的事情是,不管是几次量子化都是一种经典近似,都是一定截断下的有效理论。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个截断推向更高阶,以获得更好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平衡态统计力学是Wick转动下二次量子化的量子场论。平衡统计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认为,平衡系综里面的系统服从Gibbs分布。但是现在我们遇到新问题了,那就是非平衡统计。非平衡统计可以看成是很多个不同版本的平衡统计在依概率分布。因此,统计的对象不再是系统了,而是系综本身。我们要问系综是如何在“系综综”里面分布的?这就是第三次量子化,非平衡是三次量子化的效应。令人感叹的是,三次量子化居然是在统计力学中首先实现,而不是在量子力学,可见量子与统计的某种关系应该是非常深刻的。
    其实我在鼓吹的观点是非决定论。
    在没有科学的时代,未来的不确定性常常给人们带来恐慌。对安全感的需求,必然推动人们去总结规律,以便预见未来。在所有预言未来的尝试中,科学,特别是物理学,也许是最有效的方法了。因此,我们常常会把准确地预言未来,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基本使命。所以,我们看待物理学的观念也是决定论性的。我曾经一度认为这才是物理学的核心价值之所在。
    物理学曾经的确是决定论性的。经典力学对运动轨迹的预言没有任何的不确定。其实这也是物理学刚开始吸引我的地方。大自然是按照定律所规定的方式运作的,世界一片和谐。
    统计力学是第一个打破这种和谐的声音。未来不再确定,原因就是无知。所谓无知就是指人类没有办法真的测定每个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也没有办法求解多体系统的全部运动方程。对初始状态的信息不足和计算能力的有限,是使人们不得不诉诸统计的原因,从而要有统计力学,以及作为其唯像理论的热力学。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无知正是熵和热的起源。当然,自然似乎并没有禁止人类去获取知识,无知只是能力有限罢了。我们还是可以很有信心地说,人的认识能力是没有穷尽的。
    可是量子力学的出现彻底打击了人类可怜的自信。现在的无知是本质上的无知。自然禁戒人类去获取关于坐标和动量同时测准的知识。从而决定论性的预言从原则上都不再可能。
    为了寻求退路,人们找到了波函数,写下了Schordinger方程。虽然量子测量具有随机性,但是波函数的演化仍然是确定的。似乎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找到了一种半决定论性的物理学,因此又重新拾回一些信心。如果能发现量子力学背后的隐变量,那么我们也许还能重塑决定论在物理学中的辉煌。
    但是物理学的发展却走向的相反的方向。隐变量的想法非但没有被证实,新的挑战又出现了,那就是二次量子化。在这场革命中,连波函数的确定性都丧失了,Schoringer方程也失败了。
    为什么会有算符,算符是从哪里来的?算符这个令人头疼的数学对象,是量子力学这门变态学问所特有的。离开了量子力学,我们完全可以把算符忘掉,能量就是能量。谁搞个Hamiltonian算符出来,那就是装逼行为。如果不是因为当时人类的数学语言太落后,量子力学甚至都可以不建立在算符语言之上。现在看来,路径积分就是比算符更好的语言。而且路径积分的语言不但适合于描述量子力学,还适合于统计力学。但是为了迎合人们长期以来对算符的依赖心理,因此在量子统计中,所有的教材都不会忘记用Trotter分解+插入完备集来证明路径积分的正确性。这几乎是本末倒置。与其说这是证明了路径积分的正确性,还不如倒过来说是路径积分证明了 Bloch equation 的正确性。
    统计力学本来是没有算符的,可是自从量子力学掺和进来以后,我们居然也有什么density matrix, entropy operator [1] 之类的各种算符。但是永远记住,那是量子力学带进来的,不是统计力学固有的,更不是统计力学应该继承的。关于熵怎么计算,那就是把一条路径上产生的热量除以温度,就得到了熵变。回到定义,回归自然,这才是物理。
    原则上来说,没有任何物理学理论是完备的,热力学也不例外。建立在三大定律基础上的经典热力学,可以很好地处理平衡系统和近平衡系统的各种热力学和输运性质。但是对远离平衡的系统,特别是像生命这样的耗散系统,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可以说,无法远离平衡就是热力学的不完备之处。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不可逆过程熵总是增加的。这句话说得更明白些就是,非平衡过程是要产生熵的。好了,那么非平衡过程到底产生多少熵,要怎样计算呢?如果,非平衡过程的初末状态都是平衡态,那么很好,热力学马上可以给出平衡态之间熵的差别,那就可以算出连接这两个平衡态的非平衡过程的熵产生。可是难道非平衡过程一定要挂在两个平衡态之间吗?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真实的非平衡过程是严格处于平衡态之间的,特别是远离平衡的系统。因此这就是经典热力学最大的漏洞。一个理论,它告诉你非平衡过程要产生熵,但却几乎不能告诉你具体产生多少熵,你说这样的理论,它怎么可能是完备的? 也许你要提出反对。因为熵只能对平衡态(严格地说是平衡系综)才有明确的定义,因此没法讨论非平衡态之间的熵变问题。所以要计算任意非平衡过程的熵变是一个无理的要求。但是对于物理学家来说,解决现实的问题才是王道。比如说,生物学家问你,怎么预测一个蛋白质的折叠。蛋白质从核糖体上被翻译出来以后,它就从来没有平衡过,整个折叠就从头到尾都是非平衡的。连熵都算不出来,更不要说自由能和其他热力学函数了。不知道自由能,你怎么预测一个系统的热力学演化?这不仅是现实的问题,而且是生物物理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一套远离平衡的热力学。而事实上,物理学家着手考虑以后才渐渐发现,远离平衡的热力学实际上已经不是一个热力学理论了,而是一个统计力学理论。而这个统计力学统计的不是微观粒子,而是宏观的热力学过程本身!非平衡过程就是无数的平衡过程的依概率叠加,所以如果要计算一个非平衡过程的熵变,那么就是将每个平衡过程的熵变统计平均起来。与传统的统计力学所不同的是,现在我们的统计系综里面,装的不是热力学系统,而是热力学过程。这一次,我们玩的不是虚时路径积分,而是真正的热力学路径积分。对微观世界的统计让我们了解了宏观世界的性质,而对宏观世界的第二次统计,让我们离开平衡,走向非平衡世界。

    二次统计对于统计力学的意义,就像二次量子化对于量子力学的意义一样。随后的统计场论的建立也像70年前量子场论的建立一样。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似乎有某种神秘的关系,将统计力学与量子力学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了研究光的统计力学,也就是黑体辐射,量子力学得以建立。现在 Wick rotation 告诉我们,其实两者都统一于路径积分的框架之下。
    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有着共同的根源,这就是路径积分。在路径积分的框架下,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是统一,不再有本质的区别。在量子力学中,粒子可以沿任何路径(包括经典禁戒的路径)随时间演化,路径之间依相位叠加,最后由物理规律选择最概然路径。在统计力学中,系统可以通过任何过程(包括热力学禁戒的过程)随虚时(温度的倒数)演化,过程之间依概率叠加,最后由物理规律选择最概然过程。“最概然过程”是最小作用原理的表现。最小作用原理是路径积分选择的结果,就像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样。
    时间是有方向的,方向是人定的(不要认为可以通过熵确定时间的方向,原则上没有任何物理学定律能够确定时间的方向,因此时间的方向性问题本身没有意义)。在我们的世界同样可以看到杯子恢复完整,参考Poincare复现定理。如果在我们的世界看到,那么杯子的熵确实减少了。“熵减少必定需要外界供给能量” 这一论断即没有实验依据,也没有理论支持。实验表明,熵是可以自发产生、无中生有的,因此不存在熵守恒定律。无论是使熵增加,还是使熵减少,原则上都是可以的,可以不需要支付任何能量,也不需要支付熵。“我们整个世界的能量是一定的” 这一论断本意是正确的,但“整个世界”到底指的是什么,这是不清楚的。考虑到70%的暗能量主导,在宇宙学意义上这一论断也许还有待商榷。“所以我们的世界不会有时光倒流的事情发生”,这要看“时光倒流”怎么定义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宏观定律,对微观过程不再适用。自从1993年以来,热力学第二定律就已经被降级了,取而代之的是熵产生涨落定理。根据新的物理学定理,热力学第二定律不是一个严格的定律,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过程是可以发生的在我们的世界里,即使是孤立系统,也会发生熵自发减少的过程。
    我说的不是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开放系统,其熵的减少是以环境的熵增加为代价的,这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我说的是在孤立系统中,也可以看到熵的自发减少。现代统计力学是基于量子场论的,在量子场论的意义下,没有任何经典禁戒是不可破坏的,超光速的虚过程是允许的,同样,破坏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虚过程”是可以发生的。2002年非平衡统计的大牛D.Evans及其合作者在实验上观测到了小系统短时间的自发熵减[1]。其理论基础就是从1993年以来由 Evans, Jarzynski 等人发展起来的远离平衡统计力学,其中最著名的定理是 fluctuation theorem 相关文献可参考 Wikipedia [3]。 
    路径积分的引入几乎破除了,我们先前关于物理学的一切成见。比如,势垒是可以隧穿的,光速是可以超越的,时间是可以倒流的,熵也是可以减少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几率问题
    因此人们开始怀疑,以前积累起来的所有物理学定律是不是都是几率问题。也许E=mc^2也只有99%的置信度。不确定性的国王开始统治物理学,他的两名大臣,一个叫统计力学,另一个叫量子力学。路径积分大行其道,量子场论的出现标志它们的联合。 
    当然,新定律的提出并不意味着旧定律完全错了。物理学定律只能进化,不能推翻,因为推翻一个定律就要同时推翻所有曾经支持它的实验。热力学第二定律永远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只是适用范围需要加以限制。不管是主流科学共同体还是民间科学共同体都喜欢以破坏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卖点。所以,我想说的是,不要对基本定律的破坏表示过分惊奇,第一,物理学定律的存在就是为了有一天用来被实验破坏的;第二,定律的进化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应该成为噱头或者鼓吹的对象;第三,保持开放和平静的心态,学习新定律,理清旧定律的适用范围。
    无论是光速不可超越,还是熵不能减少,都不是永恒的真理。在主流科学共同体内部,早就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破坏这些禁戒了。民间科学共同体没有必要对这些定律再推翻一次了,很多尝试都是重复劳动。但是为什么我们还坚持相对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那是因为我们知道定律都是有适用范围的。物理学家说话的时候都要强调上下文,而民间科学家的一大特色就是望文生义、不管背景。
    随着确定性的丧失,物理学的价值也在发生变化。由于无知的不可避免,所有的理论都应该被看成是一种有效理论,只不过这个有效理论不是按照能量标度来衡量的,而是按照人类知识的信息量标度来衡量的。随着信息量的变化,我们的有效理论也在变化。就像我们总是关心低能有效理论,而不指望得到高能的完备理论一样。而最有价值的物理定律也许不是解释一切的终极真理,而是随人类知识量重整化到最无知的极限下,所得到的有效理论。那是什么呢?那也许就是我们的常识。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物理学的看法需要一次革命。以前我们认识自然都是基于对象的,比如像先定义什么是光,再研究光有哪些属性,这就是面向对象的认识论。但是我觉得这种认识论越来越不成功,特别是量子场论以后。我们需要一种基于关系(interrelations)的物理学
    学习量子力学的时候,我一直困惑波函数到底描述是什么东西的波动?后来波函数实在用得太多了,麻木了,也就不去想这个问题了。到学量子场论的时候,我发现,居然可以不用波函数了,我们开始计算传播子、格林函数。开始的时候我还很不适应,因为费曼图画了很多,费半天劲,结果一个波函数都没算出来。现在格林函数也用得多了,觉得这没有波函数,量子力学照样可以work得很好。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波函数?
    我觉得这是一种思路上的转变。波函数是一个对象,我们把它定义出来,去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但是场不是对象,而是关系。场论的观点是,只需要关心诸如散射截面这样可以被实验测量的关系。因此强调传播子,也就是强调对关系的描述。
    我所认识到的关系大致有这么两种,一种是响应,一种是序。线性响应理论和非对角长程序理论告诉我们,响应和序似乎都可以由格林函数描述。但我们也看到,在前沿的物理学研究中,很多响应(比如非线性响应)和序(比如拓扑序)已经开始超越格林函数的描述范围。将来要怎样去描述这些关系,是物理学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观察响应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不论是凝聚态物理的输运实验,还是高能物理的对撞机实验,都是在观察响应。因此物理学应该由响应来构筑的,而不是由诸如物质和场的概念来构筑的。相反,物质和场反而应该是由它们的响应所定义出来的,而不应成为理论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序则是对组织关系的描述。很多时候,真正决定物性不是构成物体的微粒,而是这些微粒的组织方式,也就是序。冰和水同样由水分子构成,物性差别就很大,原因就是它们的序是完全不同的。很多时候,具有相同序的体系能够体现出非常相似的性质,regardless of 构成体系的基本微粒,这就是所谓的普适性 (universality)。
    激发的性质由基态的序所决定,这句话我说了不止一次了。如果要我评出凝聚态物理的第一定律的话,那么我想就是这句话了。这提示我们,研究基本粒子有哪些性质,与研究真空有哪些序是一回事。
    把真空看成物质是早已存在的观念,而且以前还有个名字,那就是“以太”,现在我们叫它“量子场”。量子场论的出现,实际上意味着以太的复活,但是somehow在物理学共同内部,大家都保守着这个秘密。因为我们要对抗民科,民科是不会去touch量子场论的,这样以太就安全了。量子场不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因为电子和夸克都是量子场上的激发,而原子分子又是由电子和夸克构成的,那么这么看来量子场远比原子分子更基本。
    可是问题就来了,量子场到底是什么?它不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那么它算不算物质?
    有的人说,量子场也是物质,因为他心里想着物质的对立面那大概是精神了,而精神不应该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至少现在还不应该。量子场要不是物质的话,那么物理学家还研究个毛啊?所以我们要把量子场也归结到物质的范畴里面来。
    这还是面向对象的思路。量子场被看成一种对象,而不是一种关系。事实上,量子场论描述的不是真空,而是真空的序,也就是组织真空的方式。至于是什么东西在组织真空,那不重要,因为序决定了,元激发就决定了,标准模型就决定了。无论什么东西在组织真空,只要是按照那种序组织的,那么都不会对我们低能的测量造成可观测的影响。
    当我们面向对象的时候,我们就会困惑,怎么是光?是能量,是电磁相互作用,还是U(1)规范场?可是当我们面向关系的话,这一切就变得明朗:无论哪个回答,都不是在定义光,而是在描述光的关系。而光的意义也只能在对这些关系的描述中得以体现。
    因此,我们又回到了无知者的问题:那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物质呢?只能通过影响其他物质来显示它的存在吗?我想应该是的。
    对粒子物理和宇宙学,我的一点幼稚的看法是这样的:
    1. 标准模型是一个低能边界有效理论。所谓低能有效理论,一方面说我们只看到了真空的低能激发,另一方面也暗示已经有很多对称性自发破缺了。所谓边界理论是设想我们的四维时空作为某高维时空(应该有几维我也不懂)的边界(boundary)。标准模型不是关于bulk的理论,而是bulk理论在boundary上约化出的有效理论。用凝聚态的话说,就是我们目前的基本粒子都是edge state的激发。认为是边界理论的原因,是听说QED重整化会有Landau pole的问题,我相信这样不是真空的bulk所应该有的行为。
    2. 真空的序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每次真空发生序的改变,都是一次热力学相变,也许应该在宇宙学上对应一次暴涨。我听说,距今最近的那一次暴涨貌似就是对应 Higgs 的BEC 和超流相变。而且随着膨胀的继续,宇宙还在降温,新的序还有可能出现,比如色超导相变,那时候我们将面对新的暴涨。我们做High-Tc的同学最喜欢的就是超导了,最好希望有一天把标准模型里面的所有费米子都弄成超导,那就很有趣了。
    3. 伴随着新的序的出现,真空上将允许新的量子场作为低能有效理论出现。比如,进入色超导相以后,重子数的涨落就是允许的,这样也许真的就会演生出重子规范场?所以这些量子场都是在序上面演生出来的。
    4. 大统一理论的倾向是在高能标下减少标准模型基本粒子的种类。凝聚态理论的观点看来,在早期宇宙极高的温度下,所有的真空序都被破坏殆尽之后,集体激发都不复存在,真空中应该充满了Planck scale的个别激发,变成一个像费米液体一样的彻底无序的状态。而这时候,我们将可以看到真正负责组成真空的粒子,那么理论确实变得简单了。在这种极端情形下,我们今天看到的量子场没有一个可以存活下来,作为低能有效理论的标准模型也不复存在。所以我们根本不能问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量子场到了高能会怎样,但我们仍然可以讨论真空的序会怎样,那么答案是显然的,那就是无序。
    5.层展还是还原都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我喜欢从层展的角度来思考,是因为平时做问题的思路都是这样的,对此比较习惯也善于把握。
    6. order 序 这个词在凝聚态物理中真的是非常非常标准的术语,就是秩序、组织结构的意思,完全没有排序、比较大小的意思。比如,磁性序、SDW序、超导超流序、非对角长程序、代数长程序、拓扑序……你翻开凝聚态的书,里面全是各种各样的序。
    7. “每次真空发生序的改变,都是一次热力学相变,也许应该在宇宙学上对应一次暴涨” 这我也是听说的,不过你可以看看70年代Colemann他们写的什么假真空的衰变,那就像气液相变一样。
    8. 关于高能标下的全同性和量子统计。我的想法是玻色子和费米子应该都是演生的,都是低能下对称性破缺的结果,高能下没有玻色和费米统计。那时候的基本粒子也许是量子比特,我们宇宙的本质可能是量子计算机,如果量子力学在某种意义下还是对的话……也许可以说基本粒子都是量子计算的结果,信息比物质更基础。
    9. 宇宙早期有没有超流现象比较难说,因为超流是要温度比较低才可以。因为超流序破缺规范对称性,根据Nanbo-Goldstone定理,连续对称性的破缺一定意味着无能隙的低能激发,而激发都以序的破坏为目的的。由于无能隙,所以热涨落很容易在超流序上产生大量激发,从而破坏超流。所以超流是很怕热的,而宇宙早期又是很热的,因此很难想象宇宙早期会超流。当然,也不是说早期宇宙就一定不会超流,如果粒子的相互作用特别强,量子关联特别大,也许能够抵抗热涨落,从而形成超流。
    10.但是我们比较确定的是宇宙要是继续膨胀下去的话,那么其结果必然是一切物质都进入超流态。热力学第三定律有强弱两种版本,如果你相信强的那个版本的话,那说的是,绝对零度下,熵为零。那么宇宙温度继续降低的后果,就是通过不断的对称自发破缺来降低宇宙熵,最后的结果是宇宙彻底成为一个纯态。我们将进入量子力学主导的时代。那时候的量子力学教科书要改写,至少这句话要删除:“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的力学”,什么微观,整个宇宙都是宏观量子效应,不,还不是宏观,都是宇观了都。
    11. 如果能标上升,粒子的数量反而增多,那么就说明粒子很可能是演生出来的。在凝聚态物理中,粒子数随能标上升而增加,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因为越来越多奇怪的激发会出现,最后就像踹翻了垃圾桶一样,什么东西都跑出来了,以至于物理学没有办法研究了。所以凝聚态的思路是低能的物理反而是最漂亮的,低能激发都与symmetry, duality这些最美妙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越低能,理论越简单,高能反而是无序和混乱。所以,我从来都不指望大统一能够在高能标下实现。这正好和高能物理的思路相反。
    原文参考:
    物理学的非决定论倾向:从二次量子化到无穷
    时间之矢: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到涨落定律
    走向非平衡:二次统计
    量子与统计的统一:
    面向关系的物理学:
    作者署名为 Everett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0  分享到:        
    阅读(453)| 评论(1)| 转载 (1) |举报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点击登录|昵称:
      取消
    2012-08-24 10:45
    - -你这个分类好多。。。。先把第一页的看完ORZ
    回复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
      黎曼几何是基于微分几何研究曲面的方法(在给定曲面上给定一个矢量,然后根据这个矢量的变化来研究这个曲面的性质

      2011-04-26 00:24:12 黯然而日章 (独自眠餐独自行)
      应该是四周360度
      生活在二维世界是可以发现高维的,像人类就知道4维。。。

    • 2011-04-26 08:30:43 littlepalm

      蚂蚁有你说的那么傻吗
    • Everett

      2011-04-26 11:11:26 Everett

      闭上一只眼睛看到的东西就没有深度了,只有高度和宽度,所以被称为二维的。
    • 船船船·船长

      2011-04-26 11:14:03 船船船·船长 (岸无际,船可通)

      我觉得,闭上一只眼睛只是把三维的认知从感官上减少到二维,而蚂蚁则是在认知上就没有三维的概念....
    • ABC

      2011-04-26 11:18:06 ABC (每小时努力,自会进步)

      这样说来,第一只想到为自己挖个蚁穴的那只蚂蚁真是聪明啊,再者,二维世界的蚂蚁能想到挖洞,我们能不能在更高维度穿越呢
    • look and guess

      2011-04-26 11:33:45 look and guess (发现新大陆。。。)

      缺少一个维是深度么。。人类通过思考弥补的维度。。
    • [已注销]

      2011-04-26 12:44:18 [已注销]

      Everett:
      如果你指的是深度是深度知觉的话,单眼是能感受深度的。
      对象重叠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等等都可以成为单眼的深度线索。
      不过深度判断主要还是靠双眼视差。
    • Courser

      2011-04-26 12:56:03 Courser (均衡饮食)

      好有深度的问题!
      没有理由相信蚂蚁只能辨别二维空间吧。。。
      即使单眼观察,似乎也能判断深度。。。这或许跟大脑的解释功能有关
    • 秋水

      2011-04-26 14:01:20 秋水 (感同身受)

      学习
    • zzzwalker

      2011-04-26 14:06:41 zzzwalker (其实《球闪》比三体好看……)

      囧了,凭啥说蚂蚁是二维生物,二维生物入口和出口必须得是一个啊
    • look and guess

      2011-04-26 14:11:34 look and guess (发现新大陆。。。)

      这不是物理学吧,生物学和心理学似的。。
    • [已注销]

      2011-04-26 15:12:18 [已注销]

      @黯然而日章
      应该是四周360度
      生活在二维世界是可以发现高维的,像人类就知道4维。。。

      那我觉得是因为蚂蚁没有学习啊人类的这些能力所以它们不知道三维?!
      那怎么把那两种二维世界统一起来???

      @littlepalm
      = =我也是生物知识知道的
      这和傻也没多大关系XDDD

      @Everett
      恩我也感觉是没有深度的
      ||

      其实是不是蚂蚁的二维和单眼的二维就是不一样的?

      2011-04-26 12:44:18 Algost.ffs Everett:
      如果你指的是深度是深度知觉的话,单眼是能感受深度的。
      对象重叠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等等都可以成为单眼的深度线索。
      不过深度判断主要还是靠双眼视差。

      欧!!
      长知识了
      这是物理么???

      @ haha!!!!!
      这个俺也同意


      @a-z
      我在想蚂蚁会不会只是祖传下来的意识指导他去挖洞
      = =
      四维空间要怎么去???no idea囧 高手解答啊~

      @ look and guess
      我就是不知道蚂蚁是不是缺少深度呢
      不过貌似现在看来大部分人的看法蚂蚁是在一张白纸上向四周看去那个二维世界
      哈哈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学
      不过我也觉得和生物学有关系呢
      可能和蚂蚁的某些生理结构也是有联系的

      @Juner™
      大脑的解释功能?
      有没有理由相信 可以去查文献
      啊哈哈哈 我这里直接当做可以了

      @zzzwalker
      什么意思?
      ps 它看到的是二维的
      不是说它活在二维世界里
    • Everett

      2011-04-26 15:48:34 Everett

      人缺少深度,蚂蚁缺少高度
    • [已注销]

      2011-04-26 15:59:13 [已注销]

      恩恩恩
      另 everett
      四维的存在看我们不一定是小的吧 指体积
    • 黯然而日章

      2011-04-26 17:08:12 黯然而日章 (独自眠餐独自行)

      这个二维可能不是严格意义的,毕竟只要蚂蚁有两个眼睛并且能够上下移动它就能看到3维,所以我觉得应该是蚂蚁只能看到前后左右,看不到上下(比如说他不会抬头并且眼珠不能上下转动,而他本身的高度被忽略不计了)...

      如果假设蚂蚁长期只能看到2维的话,那么他应该是不能visualize三维的,但是可以想像,比如说够聪明的话它就会发现曲面,而曲面是存在在至少3维空间里的。

      以上都是我蒙的,欢迎批评指正...
    • ABC

      2011-04-26 17:51:05 ABC (每小时努力,自会进步)

      那多半是蚂蚁的两只眼跟跟人类的一只眼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蚂蚁脑太小,没办法一下子处理两只眼睛得到的画面,要么是分别处理,要么就是:所谓的两只眼睛不过就是原本一只眼睛被一块肉分开了(为了美观),它只有一只眼珠
      因此他看东西没办法像人那样确定物体的远近,看世界就像二维电影似的
    • [已注销]

      2011-04-26 18:14:56 [已注销]

      @a-z
      觉得蛮有道理的。但是这么一来蚂蚁就能看到高度了不是?
      我查到的是蚂蚁群中如果有几个被抓到上空,其他蚂蚁会觉得它们消失了,所以…

      @lss
      这么说也有可能
      !!!
      但是我觉得有点像我开头说的那个。即使蚂蚁竖直落下,由于它就是不懂三维的所以它会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有其他生物可能也和蚂蚁一样渺小,同样附和你所说条件,由于其能感受三维,故在落下时知道自己在干嘛。
      你的解释看看和蚂蚁一样生理结构的生物是不是也只能二维就可证了吧???
      爪机党也求指导><
    • ABC

      2011-04-26 18:20:54 ABC (每小时努力,自会进步)

      处在球心的蚂蚁看球面也算是二维吧,他只是不知道球的半径而已。如果非要说高度,蚂蚁躺下睡觉时呢
    • [已注销]

      2011-04-26 18:32:28 [已注销]

      恩对!我知道那样也算二维 但不一定是蚂蚁看到的

      躺着也不矛盾阿
      还是没有高度的另一个平面
    • 黛茉

      2011-04-26 22:34:55 黛茉 (三角板真是太牛了,画西米都行!)

      在3维中的蚂蚁因为体积的局限,让其产生在2维中生活的感觉,其实,蚂蚁是生活在3维中的……这就类似于生活在张量的一端……相对论里有解释……
    • 黛茉

      2011-04-26 22:39:20 黛茉 (三角板真是太牛了,画西米都行!)

      在3维空间的白纸上放2个不同体积的物体,大的周围的空间是3维的,小的周围的空间是2维的,就像人类和蚂蚁……
    • [已注销]

      2011-04-26 23:27:00 [已注销]

      = =楼上的解释好牛啊啊啊啊啊
      意思明白了!
    • 被和我开玩笑

      2011-04-28 23:19:09 被和我开玩笑 (粗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其实蚂蚁的视觉应该是三维的,蚁穴的竖直结构不就能能说明了么?关于蚂蚁的实验结果应该与蚂蚁的视力不佳有关系吧,天知道那些实验结果是怎么来的。作为一个毫米级别的生物,你不能指望他能看到对于我们来说很小但对蚂蚁来说很大的距离以外的情况吧?况且蚂蚁还是差不多算是地穴生物吧,接受外界信息本身就不太依靠视觉你能指望它看多远?十分怀疑蚂蚁视界二维这个结论。PS:蚂蚁眼睛的结构也应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
    • [已注销]

      2011-04-30 01:51:31 [已注销]

      ls的 俺同意你的意思
      自己在网上查到的资料大部分都是类似科普性质
      并科学论文的佐证。。
    • rascal

      2011-04-30 03:26:21 rascal (我是沉默的兴奋剂)

      蚂蚁的二维世界只能算是比喻吧.
      是科普作家为了让读者更好的了解纬度而类比的一个情景
    • [已注销]

      2011-04-30 10:22:21 [已注销]

      ls也赞成是因为蚂蚁太过微小(简单地说)?
    • 青箭

      2011-04-30 21:33:26 青箭 (被解放的抬头纹)

      推荐LZ看《超越宇宙》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930318/

      通俗易懂,里面还有很多图片
    • rascal

      2011-04-30 21:42:32 rascal (我是沉默的兴奋剂)

      我赞成的是蚂蚁只是在二维平面上爬 而不能跳.
      如果蜜蜂不能飞, 我们也可以说蜜蜂的二维世界
    • 被和我开玩笑

      2011-04-30 21:49:22 被和我开玩笑 (粗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难道就因为蚂蚁比人类矮了两米,人类就可以赤裸裸地残忍地捍然地无情地偏激地一厢情愿地想当然地无凭无具地心安理得地剥夺蚂蚁向上仰望天空的权力吗?只让人家往前后左右看?你有木有啊?你伤的起吗?!!!
    • rascal

      2011-04-30 21:49:56 rascal (我是沉默的兴奋剂)

      如果这样想的话,蚂蚁洞也不是三维吧.
      所以人类也不要意淫能够想得到空间上四维了
    • [已注销]

      2011-04-30 22:51:57 [已注销]

      @半桶水哥。。。我木有伤它
    • [已注销]

      2011-04-30 22:52:52 [已注销]

      @青箭
      好的我去看看。。希望看的懂><
    • ABC

      2011-04-30 23:12:12 ABC (每小时努力,自会进步)

      对啊,蚂蚁的高度决定了他生活在二维的世界,人的高度决定生活在三维世界,猫啊狗啊应该是几维呢,像人一样的巨型蚂蚁应该是几维呢
    • 被和我开玩笑

      2011-04-30 23:16:19 被和我开玩笑 (粗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通,通,好,残,忍.......
    • 爱与希望

      2011-04-30 23:19:40 爱与希望 (新的生活开始了)

      >-< 看不懂喂。。
    • [已注销]

      2011-04-30 23:59:52 [已注销]

      @a-z 人一样的巨型蚂蚁应该是三维的了。。照说法
      @半桶水你是怎么了= =。。。
      @xxx·xx 我们就随意那么一扯。。。
    • 被和我开玩笑

      2011-05-01 01:14:01 被和我开玩笑 (粗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_^没事,呵呵!就是扯一小下~~~~~~蚂蚁那么小,碰到砂粒的时候会不会有好奇或者需要计算究竟是从旁边绕路好还是直接从上面爬好的时候?如果有那蚂蚁就肯定能够抬头,毕竟生物进化N多年了么。至于蚂蚁抬头的时候会不会有头晕目眩大脑供血不足还有选择性视力下降之类的病证谁也不知道,貌似没听说有人给做过这类体检。假如没病的话,蚂蚁上下左右就看得一样远了,那为什么就有人规定蚂蚁看到的是二维了?还有那几个方向的视力水平都是一个数量级吧,干脆同等对待全部忽略,让蚂蚁摸黑好了,一维都不用有了!
    • 黑色奶酪

      2011-05-01 01:26:03 黑色奶酪

      类比一下就好了。。。。。。二维世界中的生物看三维就像我们看四维,即使有认识也实在想象不出~~~~~~~~~就是那种感觉
    • 天生杀手

      2011-05-01 09:54:59 天生杀手

      我更好奇只有一个半规管的生物是怎么活下来的。。。
    • [已注销]

      2011-05-01 11:24:47 [已注销]

      @抽风
      怎么扯到半规管的||
      我并木有说二维的蚂蚁不能活。。。

      @半桶水
      anyway 。。。还是实验是王道
      但是不是俺的学科。。哈哈哈 我就胡扯猜测一下吧
    • 被和我开玩笑

      2011-05-01 13:03:19 被和我开玩笑 (粗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关于蚂蚁的问题,还是亲自找一只跟它探讨一下比较好......
    • [已注销]

      2011-05-01 13:22:32 [已注销]

      = =
      我怕我太聪明了。。。它不能理解我
    • 黛茉

      2011-05-01 15:56:33 黛茉 (三角板真是太牛了,画西米都行!)

      究竟要纠结这问题到什么时候…… 囧
    • 被和我开玩笑

      2011-05-01 17:37:17 被和我开玩笑 (粗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让蚂蚁听歌啊,音乐不是可以沟通全世界么?
    • 心之圣地

      2011-05-04 23:13:39 心之圣地 (一个人的旅行)

      我觉得蚂蚁应该还是三维的,即便一张纸也是有厚度的,放大到一定微观角度看,都是有体积的。细菌在纸张里,就觉得纸是三维的了。
      再说蚂蚁本身就是三维事物。
      维度不能以是否能感觉到为判断标准,多维确实存在,但是我们感受不到。
    • [已注销]

      2011-05-06 22:56:37 [已注销]

      恩。。。我现在也怀疑蚂蚁的二维是一个伪命题。。。

    • 2011-05-19 06:14:13 找大腿求抱

      可是闭上一只眼睛看到的二维世界却是有高度的。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两者联系起来?
      ----------------------------------------------------------------------------------------------------------
      因为你闭上眼看到的"二维世界"本来就是三维的,绝对的二维世界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厚度为0只有长宽这种东西在现实世界中能找到么?)当然数学和物理上是不受限制的.

    • 2011-05-19 07:09:01 找大腿求抱

      从你这个问题我想到了不用N+1维空间去研究N维空间的性质,那就是微分几何(包括神马黎曼几何等等以微分几何为基础的乱七八糟的衍生物).
      众所周知广义相对论研究的是4维(严格来说是3+1)伪黎曼空间的几何性质(实际上爱因斯坦这老头就是换个说法来研究引力),按照传统几何方法研究这个所谓的4+1伪黎曼空间那就需要一个4+1维空间来研究.这就给人犯难了,4维空间都没法直观描述还来5维空间.不过这个难题终于在高斯和蒙日那俩厮创立微分几何后被解决.在经典微分几何后期高斯搞出的"高斯绝妙定理"完全地抛开研究N维空间需要N+1维的前提条件.这个定理最早是用于研究曲面的,大概的含义就是直接从曲面本身去研究曲面的各种性质,而不再依赖于所处于何种空间中.
      当然高斯等人搞出的微分几何还只局限于欧氏几何当中,不过这个局面后来被一个黎曼的家伙打破.既然你们能搞出一套几何理论,那么我也要搞一套,你们搞直的我就搞弯的.于是黎曼把欧氏经典微分几何推广到了非欧氏的微分几何,也就是现在熟知的黎曼几何.这可不得了,黎曼几何又成就了一套绝世经典的超级理论和一个绝世罕见的天才.
      这套理论和这个人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了那我也就不废话了.为何黎曼几何能成为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呢?
      要知道,广义相对论研究的是4维弯曲时空的结构和性质,爱因斯坦以此来代替引力的概念.所以欧氏几何就派不上用场了,其实当时爱因斯坦也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很久,直到他找到了黎曼几何.
      黎曼几何研究弯曲空间的方法和传统几何学是不同的,黎曼几何是基于微分几何研究曲面的方法(在给定曲面上给定一个矢量,然后根据这个矢量的变化来研究这个曲面的性质)类似,因为4维空间是无法直观描述的,但给这个4维空间定义一个类似的矢量/矢量场仍然是可行的.黎曼几何和微分几何都用到一个概念叫"矢量平移",大家都知道在欧氏空间中一个矢量从一点平行移动到另一点,这个矢量的大小方向都不会变化.因为欧氏空间是平坦的.那如果空间是弯曲的呢?答案很显然,这个矢量即使大小不变方向肯定是变了.从而可以根据这个矢量的变化来判断该空间的弯曲状况.不仅如此,还可以根据这个矢量来研究这个空间的各种性质,当然那就更复杂了.需要用到张量分析的内容,比如神马克里斯托费尔联络啊,雅可比恒等式啊,黎曼曲率张量啊等等.
      又回到问题的起点,假如蚂蚁是这个平面的矢量,那它将不再依赖于它的眼睛和所处于环境来判断这就所在的空间是几维.
      说了一大堆废话貌似跑题了????有木有 有木有??
    • 被和我开玩笑

      2011-05-19 16:12:32 被和我开玩笑 (粗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8593904/?start=0

      蚂蚁头的相片
    • 笨笨

      2011-05-19 16:39:10 笨笨

      蚂蚁创造了三维的蚂蚁洞,楼主有什么理由认为蚂蚁的视野比自己低一个维度呢?
    • [已注销]

      2011-05-19 19:54:49 [已注销]

      lz只是因为被科普告知了而已。。。具体你可以百度 我没有说我有很确切的证明呀

      蚂蚁头照片好恶心= = 我不要仔细看了
    • 桤 芫

      2011-05-19 19:57:38 桤 芫

      我腳的螞蟻是很神奇的動物. 特別是蟻后啊太吸引我了.
      有一種錯覺. 蟻后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卵子...然後那些小螞蟻就像是一大坨精子- -.
      嘿嘿.....很神奇啊很神奇........
    • 被和我开玩笑

      2011-05-19 20:01:30 被和我开玩笑 (粗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Ls你的想象力太强大了
    • [已注销]

      2011-05-19 20:35:07 [已注销]

      ....
      那不是蜜蜂的状况吗
      好恶心~
    • 桤 芫

      2011-05-19 20:38:19 桤 芫

      噁心么? 噁心你還研究啥- -.
    • [已注销]

      2011-05-19 20:44:41 [已注销]

      = =我错了。。。。。。。。。。
    • 被和我开玩笑

      2011-05-19 20:51:29 被和我开玩笑 (粗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回应的时候页面没刷新........
      --------------------------------------------------

      蟻后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卵子...然後那些小螞蟻就像是一大坨精子- -.
      嘿嘿.....很神奇啊很神奇........
      ----------------------------------------------------
      看完之后真的有点不舒服

    • 瓂鴮騦

      2011-05-19 20:52:57 瓂鴮騦

      哪来的坑爹科普啊...

      从很多方面蚂蚁都可以感知三维世界. 触角是三维的, 六条腿可以直接从第三方向感知不平的地面, 另外人看来很平的地方, 在小虫子看来是凹凸不平的, 更不用说蚂蚁通常生活的土地了, 那些大大小小的土块不可能被认成2维. 另外他们的食物都是三维的虫子和叶子, 不了解三维世界他们怎么把东西切割然後扛到背上? 还有就是, 沿着竖直方向运动时, 蚂蚁会感受到重力, 需要抵抗重力行走. 而水平方向重力感会弱很多.
    • 桤 芫

      2011-05-19 20:57:52 桤 芫

      為啥不舒服. 難道你沒有精子么~
    • [已注销]

      2011-05-19 20:59:26 [已注销]

      主要是他精子外露
    • 远古邪恶巨猫

      2011-05-19 20:59:29 远古邪恶巨猫 (the man who wasn't there)

      蚂蚁知道个啥二维三维,它感知到的世界跟我们完全不同,相同的是,都能适应环境活下来。
    • 远古邪恶巨猫

      2011-05-19 21:01:12 远古邪恶巨猫 (the man who wasn't there)

      不说蚂蚁了,想象一下变形虫,它能活动,觅食,但它不可能有我们这样的对世界的感知。
    • 被和我开玩笑

      2011-05-19 21:02:08 被和我开玩笑 (粗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偶呲,你也有便便,那你看便便爽吗?
    • 桤 芫

      2011-05-19 21:02:22 桤 芫

      我腳的這個問題很深刻! 有必要抓只螞蟻過來拷問下!
    • 桤 芫

      2011-05-19 21:07:42 桤 芫

      哇.........考...........
      我最喜歡的東西就是便便了!
      你不爽便便還不是得每天面對它
      而且,要是沒有便便拿什么撫育你.
      你們這種生活養尊處優的大城市的孩子
      根本不知道. 你每天吃的蔬菜水果哪個不是用便便灌溉出來的啊
      而且,很明顯 用有機化肥培育出來的蔬菜比無機化肥培育的好吃的多.
      你以為你不爽便便就能離的開它么. 便便還不爽你了.
      叫你不爽它. 讓你每天都便秘!
      太陽還是大便色了...
      沒文化真可怕..
    • [已注销]

      2011-05-19 21:08:40 [已注销]

      = =楼上不要钻牛角尖了~
      你要喜欢我们也木有办法~
      个人喜欢的东西不同咯
    • 桤 芫

      2011-05-19 21:12:00 桤 芫

      沒錯.存在即是合理啊.
      明顯就是那水貨少見多怪.
    • [已注销]

      2011-05-19 21:16:33 [已注销]

      ...
      存在即合理也不是你说的意思
      你也不应该说别人水啊
    • 被和我开玩笑

      2011-05-19 21:17:54 被和我开玩笑 (粗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靠,你一看见便便就有一种想近距离接触的亲切感是吗!!!!!
      我农村的
      我想告诉你你现在能吃到的蔬菜水果大多是用化肥种出来的好吗
      我看全国那些强拆的很不爽,这个总是要面对现实的,你就觉得这也很爽吗
      另外 你是属喷头的吗 干嘛喷我
    • 被和我开玩笑

      2011-05-19 21:19:49 被和我开玩笑 (粗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回赠你
      没文化真可怕
    • 桤 芫

      2011-05-19 21:21:14 桤 芫

      不是我說的意思么? 不懂...
      難道便便的存在是不合理的么.
      既然是合理的,那麼爲什麽要不爽它呢.

      好吧是他的名字小小的啓發了下我.
    • 被和我开玩笑

      2011-05-19 21:24:31 被和我开玩笑 (粗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存在即合理,不代表你就可以觉得爽
      假如你明天就感冒了
      你也可以很爽????
      不要吓我行吗????
      你总不会对什么都喜欢吧
    • [已注销]

      2011-05-19 21:24:39 [已注销]

      = =haha
      好吧

      我的意思是存在即合理的意思不是 神马东西只要存在就有他的道理
      至于真正的含义可以百度之:)
    • ABC

      2011-05-19 21:26:49 ABC (每小时努力,自会进步)

      越来越三俗了,三俗,俗,俗,俗
    • [已注销]

      2011-05-19 21:27:24 [已注销]

      你还不是返璞归真了
    • 桤 芫

      2011-05-19 21:29:31 桤 芫





      2011-05-19 21:17:54 哥就半桶水 (非各种专业人士.......)

      靠,你一看见便便就有一种想近距离接触的亲切感是吗!!!!!
      我农村的
      我想告诉你你现在能吃到的蔬菜水果大多是用化肥种出来的好吗
      我看全国那些强拆的很不爽,这个总是要面对现实的,你就觉得这也很爽吗
      另外 你是属喷头的吗 干嘛喷我


      我家自己種菜....天天施肥.....
      所以我腳的外面賣的蔬菜很可悲啊.無法做到物盡所用,從長遠看也是不利於發展的嘛.
      不過 值得欣慰的是最近我們這邊有出臺垃圾分類. 食物殘渣就被單獨劃分出來說是可以用作肥料.
      嘿.小水桶莫生氣嘛.我就是說話比較直接唄.
      對事不對人的. 不過還是說聲抱歉咯.
      哈哈~
    • ABC

      2011-05-19 21:29:50 ABC (每小时努力,自会进步)

      低俗,中俗,高俗
    • EGO

      2011-05-19 21:31:09 EGO (心灵流浪者)

      我想处于三维空间的我们很难理解多维空间是怎么样的一个形态吧,就像只能感知二维空间的蚂蚁,你用手指突然按住它,它会觉你的手指很神秘,突然间就出现了,不知从哪来的。。嗯,或许我们人类正像蚂蚁一样被其他多维空间里的生物盯着,只是我们感知不到。。。

    • 被和我开玩笑

      2011-05-19 21:35:54 被和我开玩笑 (粗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可是蚂蚁和我们以生活在三维空间
      我感觉在蚂蚁的问题上主观臆想的成分太多了
    • EGO

      2011-05-19 21:37:19 EGO (心灵流浪者)

      那么我们是否生活在更多维的空间中呢?那些生活在思维空间里的生物(如果有的话)有怎么想我们呢?
    • 桤 芫

      2011-05-19 21:40:03 桤 芫

      哎. 所以嘛. 還沒到達那個境界唄.
      這就是心態問題了. 凡事都要放寬心啊
      那些事情即使你不爽也不能改變什麽的
      只會讓你變得更加糟糕.
      肉體和精神必須要分開對待.
      <孟子 告子下>正是說明在肉體承受痛苦的前提下,精神才能上揚.
      不過絕大多數人都會因現實所迫.拋棄那些最真實的東西唄.
      啊啊啊啊. 不要墨守成規好麼不要固步自封啊.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啊.
      不要這樣啊, 這樣不好啊~ 人就是在不斷否定中改變.在不斷改變中前進的啊.
    • EGO

      2011-05-19 21:41:20 EGO (心灵流浪者)

      额,物理学问题都到心理学上了
      谁让科学是相同的呢,换个角度解决问题也许会不错
    • 烦恼诗集

      2011-05-19 21:42:00 烦恼诗集

      蚂蚁真实的感官当然只有蚂蚁自己知道,蚂蚁的二维世界只是假设而已,关键是用这个假设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世界。
    • 被和我开玩笑

      2011-05-19 21:42:30 被和我开玩笑 (粗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可是蚂蚁是三维结构的.......
    • 桤 芫

      2011-05-19 21:49:59 桤 芫

      那是在我們看來它是三維的好麼.
    • EGO

      2011-05-19 21:50:53 EGO (心灵流浪者)

      就比如说以前在一个探索节目好像看到过沙漠中的蚂蚁能靠太阳确定方位,如果蚂蚁只能感知二维空间,那在它眼中太阳属于哪个面。
      蚂蚁只能看到二维世界这是谁说的?
    • 被和我开玩笑

      2011-05-19 21:51:33 被和我开玩笑 (粗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那好吧,同理,那我们也可能是四维生物
    • 桤 芫

      2011-05-19 21:53:27 桤 芫

      霍金吧霍金吧
    • 桤 芫

      2011-05-19 21:54:15 桤 芫

      我們正在進入第四密度的空間啊. 比如全息成像.
    • 桤 芫

      2011-05-19 22:05:06 桤 芫

      這不是物理學能夠解決的範疇了. 這是意識形態的問題.
    • EGO

      2011-05-19 22:35:38 EGO (心灵流浪者)

      四维世界不是我们生活的世界
      “一位专家曾打过一个比方:让我们先假设一些生活在二维空间的扁片人,他们只有平面概念。假如要将一个二维扁片人关起来,只消用线在他四周画一个圈即可,这样一来,在二维空间的范围内,他无论如何也走不出这个圈。

      现在我们这些生活在三维空间的人对其进行“干涉”。我们只需从第三个方向(即从表示高度的那跟轴的方向),将二维人从圈中取出,再放回二维空间的其他地方即可。

      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在二维扁片人的眼里,却无疑是不可思议的:一个人明明被关在圈内,怎么会忽然消失不见,然后就出现在另一个地方!

      对我们这些三维人而言,四维空间的情况就与上述解释十分类似。如果我们能克服四维空间,那么,在瞬间跨越三维空间的距离也不是不可能。 ”
      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我们达不到光速
    • 大龙虾

      2011-05-19 22:54:21 大龙虾 (心中的美丽)

      学习者..已阅
    • 桤 芫

      2011-05-19 22:59:11 桤 芫

      哇哈哈~ 總會有那一天的啊~ 誒,那該怎麼解釋Project Montauk里的星門~
    • R

      2011-05-19 23:09:05 R

      这个其实只是说蚂蚁所感知的信息界面是二维的,有那么难理解吗?
    • R

      2011-05-19 23:13:31 R

      闭上一只眼睛看到的东西就没有深度了,只有高度和宽度,所以被称为二维的。
      —————
      E大这说法也不对,景深或者空间感并非仅仅由视差来决定的,透视、感觉经验等也会影响
    • R

      2011-05-19 23:17:58 R

      还有,蚂蚁的视觉系统只有微弱的感光作用,它更多是靠嗅觉来获得信息
    • 桤 芫

      2011-05-19 23:20:49 桤 芫

      嘿嘿. 還有觸角對麼~
    • 被和我开玩笑

      2011-05-20 02:13:46 被和我开玩笑 (粗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眼睛本身看到的画面是二维的,深度只是各器官加工出来的信息。看物体时眼睛会调焦,这时已经粗略的估算了物与眼之间的距离,所以一只眼的时候依然有一定3D效果的。我认为两只眼的时候虽然多了其他的一些因素但是视觉本质还是两个二维画面 信息处理,看到的还是二维。深度只是信息处理的产物,眼睛是不能直接看出来的。眼睛实际看到的不能和感觉混为一谈,因为视觉感观是最终的三维处理结果。
    • 荊陽青龍公

      2011-05-20 05:02:13 荊陽青龍公 (公丘子)

      你怎麽知道螞蟻的世界是二維的???
    • optimal

      2011-05-20 13:04:07 optimal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蚂蚁的世界是这样的,你把自己按扁了趴地上永远头抬不起来身边都是超级巨大物体(基本没有参照系),并且可以飞墙走壁,无视引力作用(记得前面有人说什么蚂蚁在墙上爬能感觉到重力变化。。。兄弟你是蚂蚁?确定能有感觉?)。那么你的世界就是二维的,最简单的例子人多少年来认为地球是平的,这种感知和IQ、视觉、眼睛构造、几只眼睛统统无关,只是对世界的认识而已。

      也不要说什么蚂蚁能切食物。。。就说明有3维,这不是一个概念,说蚂蚁二维世界的意思就好像2千年前有一个无比巨大的巨人看着地球是圆的,但生活在上面的蚂蚁般的人类却认为地球是平的。但人和蚂蚁的区别在于人读书蚂蚁不读书。。。所以蚂蚁的世界很可能几千年后还是平的,当然蚂蚁为什么不读书呢?这又是关于复眼构造限制大脑进化的另一个故事,哈哈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