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电荷密度,能带,态密度 用第一原理计算软件开展的工作,分析结果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定性/定量的讨论: 1、电荷密度图(charge density); 2、能带结构(Energy Band Structure); 3、态密度(Density of States,简称DOS)。 电荷密度图是以图的形式出现在文章中,非常直观,因此对于一般的入门级研究人员来讲不会有任何的疑问。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这种分析的种种衍生形式,比如差分电荷密图(def-ormation charge density)和二次差分图difference charge density)等等,加自旋极化的工作还可能有自旋极化电荷密度图(spin-polarized charge density)。所谓"差分"是指原子组成体系(团簇)之后电荷的重新分布,"二次"是指同一个体系化学成分或者几何构型改变之后电荷的重新分布,因此通过这种差分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体系中个原子的成键情况。通过电荷聚集(accumulation)/损失(depletion)的具体空间分布,看成键的极性强弱;通过某格点附近的电荷分布形状判断成键的轨道(这个主要是对d轨道的分析,对于s或者p轨道的形状分析我还没有见过)。分析总电荷密度图的方法类似,不过相对而言,这种图所携带的信息量较小。 能带结构分析现在在各个领域的第一原理计算工作中用得非常普遍了。但是因为能带这个概念本身的抽象性,对于能带的分析是让初学者最感头痛的地方。关于能带理论本身,我在这篇文章中不想涉及,这里只考虑已得到的能带,如何能从里面看出有用的信息。首先当然可以看出这个体系是金属、半导体还是绝缘体。判断的标准是看费米能级和导带(也即在高对称点附近近似成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状的能带)是否相交,若相交,则为金属,否则为半导体或者绝缘体。对于本征半导体,还可以看出是直接能隙还是间接能隙:如果导带的最低点和价带的最高点在同一个k点处,则为直接能隙,否则为间接能隙。在具体工作中,情况要复杂得多,而且各种领域中感兴趣的方面彼此相差很大,分析不可能像上述分析一样直观和普适。不过仍然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性的规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因为目前的计算大多采用超单胞(supercell)的形式,在一个单胞里有几十个原子以及上百个电子,所以得到的能带图往往在远低于费米能级处非常平坦,也非常密集。原则上讲,这个区域的能带并不具备多大的解说/阅读价值。因此,不要被这种现象吓住,一般的工作中,我们主要关心的还是费米能级附近的能带形状。 2) 能带的宽窄在能带的分析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能带越宽,也即在能带图中的起伏越大,说明处于这个带中的电子有效质量越小、非局域(non-local)的程度越大、组成这条能带的原子轨道扩展性越强。如果形状近似于抛物线形状,一般而言会被冠以类sp带(sp-like band)之名。反之,一条比较窄的能带表明对应于这条能带的本征态主要是由局域于某个格点的原子轨道组成,这条带上的电子局域性非常强,有效质量相对较大。 3) 如果体系为掺杂的非本征半导体,注意与本征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图进行对比,一般而言在能隙处会出现一条新的、比较窄的能带。这就是通常所谓的杂质态(doping state),或者按照掺杂半导体的类型称为受主态或者施主态。 4) 关于自旋极化的能带,一般是画出两幅图:majority spin和minority spin。经典的说,分别代表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的轨道所组成的能带结构。注意它们在费米能级处的差异。如果
是一種遞推地定義一個序列的方程式:序列的每一項目是定義為前一項的函數。
difference equation)。 (2)式稱為方程(1)之邊界條件 (boundary condition)。如所給n 之值 ...
而时域分析主要有差分方程求解法和卷积和两种方法,首先介绍差分方程求解法。
也可以应用经典解法,分别求出离散系统差分方程的齐次解和特解,然后将它们相 ...
电荷密度,能带,态密度 用第一原理计算软件开展的工作,分析结果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定性/定量的讨论: 1、电荷密度图(charge density); 2、能带结构(Energy Band Structure); 3、态密度(Density of States,简称DOS)。 电荷密度图是以图的形式出现在文章中,非常直观,因此对于一般的入门级研究人员来讲不会有任何的疑问。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这种分析的种种衍生形式,比如差分电荷密图(def-ormation charge density)和二次差分图difference charge density)等等,加自旋极化的工作还可能有自旋极化电荷密度图(spin-polarized charge density)。所谓"差分"是指原子组成体系(团簇)之后电荷的重新分布,"二次"是指同一个体系化学成分或者几何构型改变之后电荷的重新分布,因此通过这种差分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体系中个原子的成键情况。通过电荷聚集(accumulation)/损失(depletion)的具体空间分布,看成键的极性强弱;通过某格点附近的电荷分布形状判断成键的轨道(这个主要是对d轨道的分析,对于s或者p轨道的形状分析我还没有见过)。分析总电荷密度图的方法类似,不过相对而言,这种图所携带的信息量较小。 能带结构分析现在在各个领域的第一原理计算工作中用得非常普遍了。但是因为能带这个概念本身的抽象性,对于能带的分析是让初学者最感头痛的地方。关于能带理论本身,我在这篇文章中不想涉及,这里只考虑已得到的能带,如何能从里面看出有用的信息。首先当然可以看出这个体系是金属、半导体还是绝缘体。判断的标准是看费米能级和导带(也即在高对称点附近近似成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状的能带)是否相交,若相交,则为金属,否则为半导体或者绝缘体。对于本征半导体,还可以看出是直接能隙还是间接能隙:如果导带的最低点和价带的最高点在同一个k点处,则为直接能隙,否则为间接能隙。在具体工作中,情况要复杂得多,而且各种领域中感兴趣的方面彼此相差很大,分析不可能像上述分析一样直观和普适。不过仍然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性的规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因为目前的计算大多采用超单胞(supercell)的形式,在一个单胞里有几十个原子以及上百个电子,所以得到的能带图往往在远低于费米能级处非常平坦,也非常密集。原则上讲,这个区域的能带并不具备多大的解说/阅读价值。因此,不要被这种现象吓住,一般的工作中,我们主要关心的还是费米能级附近的能带形状。 2) 能带的宽窄在能带的分析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能带越宽,也即在能带图中的起伏越大,说明处于这个带中的电子有效质量越小、非局域(non-local)的程度越大、组成这条能带的原子轨道扩展性越强。如果形状近似于抛物线形状,一般而言会被冠以类sp带(sp-like band)之名。反之,一条比较窄的能带表明对应于这条能带的本征态主要是由局域于某个格点的原子轨道组成,这条带上的电子局域性非常强,有效质量相对较大。 3) 如果体系为掺杂的非本征半导体,注意与本征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图进行对比,一般而言在能隙处会出现一条新的、比较窄的能带。这就是通常所谓的杂质态(doping state),或者按照掺杂半导体的类型称为受主态或者施主态。 4) 关于自旋极化的能带,一般是画出两幅图:majority spin和minority spin。经典的说,分别代表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的轨道所组成的能带结构。注意它们在费米能级处的差异。如果
遞迴關係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https://zh.wikipedia.org/zh-hk/遞迴關係式
在數學上,遞歸關係(recurrence relation),也就是差分方程(difference equation),
常係數線性齊次遞歸關係式 - 解線性遞歸關係式
微分差分方程_互动百科
www.baike.com/wiki/微分差分方程
轉為繁體網頁
常微分方程是含有未知函数及其导数的方程,差分方程中含有未知函数及其差分,但不含有导数,微分差分方程是同时含有未知函数及其导数和差分的方程。它同时 ...轉為繁體網頁
生成函數與差分方程
episte.math.ntu.edu.tw/articles/mm/mm_02_4_10/
(1)式表示了兩相連正整數間該函數值之關係,稱為回歸方程,又稱差分方程 ([PDF]5.5 一阶差分方程
202.113.29.5/artsmath/uploads/dzja/ja5.5.pdf
轉為繁體網頁
教学要求. 要求掌握一阶差分方程及其解的概念,了解简单混沌现象及简单的例子. 知识点 ... 因此差分与差分方程更是原始的客观的生动的材料,我们有必要对它们做一.轉為繁體網頁
5.2.2 差分方程经典求解法
jpkc.wyu.edu.cn/xhyxt/kejian/chapter5/5.2.2.htm
轉為繁體網頁
5.2.2 差分方程经典求解法. 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主要有时域分析法和变换域分析法。轉為繁體網頁
5.6.1 系统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
202.117.122.42:9001/xhxt/xhyxt/xuexi/.../c_5_6_1.htm
轉為繁體網頁
5.6.1 系统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 与连续系统的响应的经典解法类似,对于离散系统,轉為繁體網頁
微分方程/差分方程專題| 線代啟示錄
https://ccjou.wordpress.com/專題探究/微分方程差分方程專題/
線性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論: 線性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與唯一性從線性代數看微分方程線性微分方程的穩定性線性微分…Planck's Constant - Chemistry Video by Brightstorm
www.brightstorm.com › Chemistry › The Atom翻譯這個網頁
Time-saving video on Planck's Constant. Planck's constant, abbreviated h, is the ratio of photon energy to the frequency and is used in calculating the ...Planck's constant
abyss.uoregon.edu/~js/21st_century_science/.../lec12.html翻譯這個網頁
Due to his insight, we call this unit Planck's constant (h). The word quantum derives from quantity and refers to a small packet of action or process, the smallest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