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math999: "无穷小变换泛函" 泛函分析是研究拓扑线性空间 ...
phymath999.blogspot.com/2015/04/blog-post_60.html轉為繁體網頁
无穷小概念一条线不是由点构成的,而是由无数条短线构成
phymath999.blogspot.com/2015/03/blog-post_39.html
轉為繁體網頁
轉為繁體網頁
“布拉德沃丁的《凡何探索》和《连续的论著》中,……讨论了连续量的性质。”—波耶
布拉德沃丁就学于牛津大学默顿学院,后来在该院任学监并教授哲学、神学、数学。13年起扣任教会职务.井曾任英国纂督教会中心坎特伯雷的大主教
布拉德沃丁也许是14世纪英国最著.名的数学家,被誉为“万能博”或“深湛博士”。
美网数学史家波耶说:“布拉德沃丁的《儿何探索》和《连续的论著》中,……讨论了连续量的性质;”他曾从连续统问题的角度,考察不可分量论的建议者听代表的各种观点、有些人用物理学的原广沦来解释,也有人用数学的观点来解释;有些人假定为有限个点,也有些人假定为无限多个点;有些人认定为紧密连接的,也有人以为是不叮分量的离散集合布拉德沃丁一则认为连续带纵包含无穷个不可分量,但不是由那些原户所组成.他说:“连续统下是由无穷个不可分量积累或组成的。”但相反地他又支持一个连续一是由无穷个同类的连续体所组成的理论。他的观点为反刘一切原子沦的逍遥派的观点所支配,厂一认为无限只是i替在的。布拉德沃丁的这些观点对中世纪的数学思想产牛了深刻影响。
薄壁曲梁的稳定极限承载力 - 力学与实践 - 中国力学学会
比例极限英文 - 查查在线词典
www.ichacha.net › 英语翻译
轉為繁體網頁
轉為繁體網頁
现代道路路基路面工程 - 第 168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sbn=7810824163 - 轉為繁體網頁
2004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锚杆挡土墙的锚杆系插入稳定地层的钻孔中,抗拔力来源于灌浆锚杆与孔壁 ... 极限抗拔力随着锚定板面积的加大而增大,两者近似地成比例关系。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拟静力法研究- 中南大学学报 ...
edu.zndxzk.com.cn/paper/paperView.aspx?id=paper...
轉為繁體網頁
轉為繁體網頁
钢结构: 原理与设计 - 第 297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sbn=7302012504 - 轉為繁體網頁
1993 - Steel, Structural
稳定系数;如果 g 是按极限承载力理论求得的(见第五章第三节) ,构件可能已进入弹 ... 根据跨度中央截面处曲率与应变的关系(见图 7 - 9d 比例关系) ,可得:或 1 历口广 ...[PDF]未進過學校的數學天才巴斯卡 - 中研院數學研究所
w3.math.sinica.edu.tw/math_media/d322/32206.pdf
《论人的伟大》(法)帕斯卡..的书评~~~急需~~(大约 ... - 百度知道
zhidao.baidu.com › 教育/科学 › 人文学科 › 语言学 - 轉為繁體網頁
用逻辑学原理分析中国近代国力衰弱的原因- 已回答- 问答
wenda.google.com.hk/wenda/thread?tid...fid...4... - 轉為繁體網頁
《论人的伟大》(法)帕斯卡..的书评~~~急需~~(大约300字)
2013-06-30 20:48 网友采纳
热心网友
“帕斯卡显示了早熟的数学天才,但是他在这方面的活动受到了宗教顾忌的阻碍……尽管如此,他还是使数学和物理学的若干不同分支取得显著的进展.”──沃尔夫 “数学是对精神的最高锻炼.” ──帕斯卡 帕斯卡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散文家.1623年6月19日生于克莱蒙费朗;1662年8月19日卒于巴黎. 帕斯卡4岁丧母,其父是政府的官吏,博学多才,是一个业余数学家.由于帕斯卡从小体弱多病,其父不让他过早接触数学,以免思虑过度有损健康.帕斯卡12岁时,看到父亲阅读几何,便问几何学是什么,父亲为了不想让他知道得太多,就简单的告诉他几何是研究图形的,并且很快把数学书收藏起来,怕帕斯卡去翻阅,父亲对他接触数学的“禁令”,更激起了帕斯卡对数学的好奇心.于是帕斯卡就自行研究,当他把自己的发现:“任何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是一百八十度”的结果告诉父亲时,父亲惊喜交集地流出了激动的眼泪,并改变了原来的想法,提早让帕斯卡学习《几何原本》等经典数学名著,帕斯卡贪婪地很快读完了《几何原本》. 帕斯卡是一位在科学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曾被描述为数学史上最伟大的“轶才”.18世纪的大数学家达朗贝尔(D’Alembert)赞誉他的成就是“阿基米德与牛顿两者工作的中间环节.” 帕斯卡显示出惊人的早慧:11岁时,当他用餐刀轻敲食盘发出了响声,用手一按住盘子声音便戛然而止,从而启发他写出论述振动体发音的论文《论声音》;12岁时,就独立地发现了不少初等几何中的定理,其中包括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13岁时,发现了二项式展开的系数──“帕斯卡三角形”;14岁时,就被允许参加由梅森(Mersenne)主持的星期科学讨论会(法国科学院就是由这个讨论会发展起来的).1653年他写成了《三角阵算术》,经费马修订后于1665年出版,在这本书中建立起概率论的基本原理和有关组合论的某些定理.并与费尔马共同建立了概率论和组合论的基础,给出了关于概率论问题的系列解法.莱布尼茨后来读到帕斯卡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时,深刻的意识到这门“新逻辑学”的重要性.另外,在帕斯卡的关于《三角阵算术》中,包含了数学归纳法最早的也是可被接受的陈述,因此人们认为他也是数学归纳法最早的发现者. 帕斯卡在不到16岁时,受到了几何学家德萨格(Desargues)著作的启发,发现了如下的著名定理:“如果一个六边形内接于一圆锥曲线,则其三对对边的交点共线,并且逆命题亦成立.”为此写成《圆锥曲线论》一文于1640年单篇发行.这是自希腊阿波洛尼厄斯以来关于圆锥曲线论的最大进步,也是射影几何方面的出色成果.后来他又从这个定理导出一系列推论,给出了射影几何的若干定理. 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曾经提示过三角形的面积可通过划分为无数平行直线的办法来计算.帕斯卡为了摆脱卡瓦列利方法中那些逻辑上的缺陷,认为,一条线不是由点构成的,而是由无数条短线构成;一块面不是由线构成,而是由无数个小块面构成;一个立体不是由面构成,而是由无数个薄薄的立体构成.遵循着这一思想线索,他求出了曲线下曲边梯形的面积(相当于),求出了摆线面积和其旋转体体积.帕斯卡当时在运用无穷小研究几何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但由于无穷小概念不甚明确,不可分量也带有神秘色彩,当别人提出问题时,他用“心领神会”来回答别人的批评.帕斯卡认为大自然把无限大、无限小提供给人们不是为了理解而是为了欣赏.他看到了无限大、无限小互相制约(呈倒数关系).否认图形由低维元素构成,并认为离散、连续之差异随着解析方法的应用而消失.他的这些思想,为后来的极限与无穷小的严格定义,为微积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他对摆线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于1658年写出了名著《论摆线》,解决了关于摆线的许多问题.这本书对年轻的莱布尼茨有很深的影响. 帕斯卡18岁时,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台机械计算机(能作加减法计算). 在物理学方面,1648年他通过试验证明了空气有压力,这个试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从而彻底粉碎了经院哲学中“自然畏惧真空”的古老教条.他还研究了液体平衡的一般规律,发现了“封闭容器内流体在任何点所受的压力以同等的强度向各个方向同样地传递.”这就是流体静力学中最基本的原理──帕斯卡原理. 帕斯卡还是一位散文大师、思想家和神学辩论家.他所写的《思想录》和《致外省人的信》,被列为经典文学名作.他凭着散文大师驾驭文字的能力,发挥思想家鞭辟入里的洞察力,不但文思流畅,还以其论战的锋芒和思想的深邃著称于世.对法国散文的发展影响甚大,甚至连法国大文豪伏尔泰(Voltaire)看了他的文学作品也备受鼓舞. 然而,正当帕斯卡享有科学家的盛誉之时,由于身体衰弱消化不良、失眠和头痛的折磨,经常在夜晚半睡半醒地作恶梦.特别是受其世界观的支配,使之逐步放弃了对数学和科学的探讨,而致力于宗教的冥想.经过短暂的几年之后,虽又回到了科学上来,但已经不能专心致志了,1654年他曾说:受到一个很强的提示,这种重新开展的科学活动是不受上帝欢迎的.这种所谓神的启示是在一次偶然的事故后出现的:一次他乘马车,马失控冲过纳伊桥的栏杆掉入河中,而他自己侥幸由于缰绳突然挣断而未堕下河中,奇迹般地得救.他把这件偶然的事写在一小片厚纸上,一直贴放在胸前,要自己从今以后牢牢记住这一启示,于是他又宿命地回到宗教的冥想中去了.帕斯卡认为:“凡有关信仰之事不能为理智所考虑.”在他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更走上了极端,像苦行僧一样,把有尖刺的腰带缠在腰上.如果他认为有什么对神不虔诚的想法从脑海出现,就用肘撞击腰带来刺痛身体.这样他年仅39岁就去世了.弥留之际,他还用微弱的声音说:“愿上帝与我同在.”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沃尔夫说:“帕斯卡显示了早熟的数学天才,但是他在这方面的活动受到宗教顾忌的阻碍,并以他的夭折而告终.尽管如此,他还是使数学和物理学的若干不同分支取得显著的进展.” 帕斯卡认为:“一个人的美德决不能从他特别的努力来测度,而应该从他每天的行为来测度.”他还说:“你要人们赞美你吗?那么你不要称赞你自己.”他认为:“数学是对精神的最高锻炼.”
brainstorm with the master
时 空 的 历 史
丘成桐(美国哈佛大学)
(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演讲2005年11月12日,ppt稿)
远古时代
在古代的社会,人类已经懂得丈量土地,观察星体的运行,和感叹时间的消逝,因此产生了时空的概念。
中国哲学家
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庄子:“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屈原:“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可见古人不断地在探讨时空。我现在从几何学的观点来看时空的历史。
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和古希腊诸贤视几何为大自然的一部份,几何成为描述大自然的主要工具。但是他们认为空间是静止不动,平坦而无起伏的。这种见解持续了二十多个世纪,大致与几何认知上的局限性有关。
希腊哲学家崇尚推理,希望从数学的美中找到自然界的真理,所以他们对时空的了解比任何古文化都来得先进。
Elie Cartan(1869-1951,伟大的几何学家)
“对比其它科学而言,数学的发展更依赖于一层复一层的抽象。为了避免犯错,数学家必须抓住问题和对象的精义,并把它们筛选出来。”
“正确的推理无疑非常要紧,但更关键的是找到骨节眼上的问题。必须具有正确的直觉,才能够选对最根本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科学的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几何学
基本的问题来自大自然,并由问题本身的和谐典丽所启迪。
希腊几何学家最先利用公理化来处理数学。
只有引入一系列公理,我们才能对大自然的规律有清晰的了解,并为其奥妙而赞叹。
欧几里得几何学
欧几里得(公元前330年-前275年)系统地研究了有关直线、平面、圆和球的几何性质。
最基本的定理:
1. 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
2. 任一三角形的内角和皆为180˚。
欧氏几何对后世的影响
后人称颂毕达哥拉斯定理,说它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迄今为止,在大部分有意义的几何空间中,都要求这条定理在无穷小的情形下成立。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本质上是说平面是平坦不具有曲率的。Legendre首先指出它等价于下面所给出的命题。
欧氏第五公理
一直线与其它二直线相交后,假设其同侧二内角和少于二直角,则沿此侧面延长此二直线,它们必会在某处相交。
第五公理证明的失败
下面是一些尝试用欧氏其它公理去证明第五公理的人:
Ptolemy (90-168),Prolos (410-485),Nasir al din al Tusi (1201-1274),Levi ben Gerson (1288-1344),Cataldi (1548-1626),Giovanni Alfonso Borelli (1608-1679),Giordano Vitale (1633-1711),John Wallis (1616-1703),Gerolamo Saccheri (1667-1733),Johann Heinrich Lambert (1728-1777),Adrien Marie Legendre (1752-1833)。
双曲几何
最后,高斯、Bolyai和罗巴切夫斯基不约而同地发明了双曲几何-曲率为负常数的空间。相传高斯曾测量在Harz山脉中由Inselberg、Brocken和Hoher三地形成的三角形,看看其内角和是否等于180˚。
Klein模型和非欧几何的产生
F. Klein创造了一种解析的方法,通过赋予在单位圆盘上任意两点的某种距离,给出双曲几何的一个模型,后人称之为Klein模型。至此,人们终于证明了欧氏第五公理不可以由其它公理推导出来。
双曲几何给出第一个抽象而与欧氏不一样的空间,影响到黎曼的工作。
陈氏类
高 斯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减去180˚后与曲率和三角形面积的乘积相等,高斯把这个性质推广成为一条有关曲率的积分公式。高斯-Bonnet公式在现代几何和拓 扑学中非常重要。我的老师陈省身先生将它推广到高维空间,而最后发展成陈氏类,这个发展为近代时空创造了宏观的看法。
在近代的弦学中,时空的质子数目与陈氏类有关。
丘成桐(美国哈佛大学):时空的历史(2)
2006-3-10 [名家风范]
微积分之始
如 果几何的对象仅仅是平面和球面,那便太局限了。当人们了解到如何利用无穷近似的方法去构造弯曲的几何对象时,情况便大大不同了。阿基米德(公元前287- 前212)首先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界于抛物线和直线之间的区域的面积。这种做法为多个世纪后,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埋下种子。
事实上,阿基米德几乎已经创立了微积分,但是当时的物理和天文背景尚未成熟,所以没有迫切的需要去建立这项巨大的工作。
圆锥截面理论
Apollonius 提出圆锥截面的理论,Hipparchus和托勒密利用了这套理论来发展行星运动的本轮模型。虽然这个模型并不正确,但圆锥曲面的理论却对后世开普勒著名 的行星运动定律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注意到,是Hipparchus首先利用几何学及三角学,把天文学从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数据资料,转化成一门精确的 观测科学,而托勒密则创建了太阳系的地心说。
开普勒定律
开普勒和伽利略均对行星运动的资料深深着迷。利用Brahe多年来收集的大量精确资料,并通过巨细无遗的数据分析,开普勒终于算出行星的轨道是椭圆的。
Brahe的观测是以地球为参考点的一大堆数字。开普勒为了要将它们改换成为以太阳为参考中心的运动轨迹,长年累月地用到算术及三角。
解析几何
要等到费马(1629)和笛卡儿(1637)引入坐标系统后,人们才能用代数的方式来表示运动轨迹。
笛卡儿(1596-1650):“我已铁定了心,扬弃抽象的几何学,它探讨的问题,除了能够锻炼头脑外,就没有什么用处。代而之我要研究那些以解释大自然现象为目标的几何。”
由此可见,笛卡儿的解析几何研究受到物理学的影响。
解析几何的应用
在笛卡儿的坐标系统中,直线是由线性函数定义的,而圆锥截面则由二次函数决定。利用这种代数的方式,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就变得一清二楚了。
坐标系统
开普勒第二定律
笛卡儿发明了解析几何,可说是几何学上的一大突破。他引进坐标系统来描述几何图形,几何和代数因此结合起来了。坐标系统让我们绕过欧氏公理来研究几何图形,它也领导我们进入了高维空间。
微积分
莱布尼兹(1646-1716)和牛顿(1642-1727)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
莱布尼兹:“上帝算,天地生。”
莱布尼兹
莱布尼兹的工作既是代数的也是分析的。他利用图像的办法,并引入优越的符号,他为微积分创造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架构。
莱布尼兹于1677发表了他的结果,比牛顿发明微积分晚了整整十年。但牛顿的工作,只在少数数学家及科学家中流传。两者不同的做法最后导致优先权的大争辩。
牛顿
利用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牛顿及其他天文学家对天体的运动进行了巨细无遗的计算。天体的运动是透过欧氏空间的整体坐标系统来描述的,在那里空间是静止的,而时间则独立于空间之外。
太阳系
牛顿力学
物理的真实性属于经验的范畴。科学的目的是寻找这种真实性背后的规律及合理性。
牛顿把大量的物理现象用同一个理论框架统一起来。牛顿定律是有关运动的。但运动在哪里进行呢?那便是空间。
绝对空间
牛顿宣称他的时空是绝对的、静止的。它为宇宙提供一个刚性的、永恒不变的舞台。
牛顿:“对内对外而言,绝对空间都是相似及不动的。”
牛顿利用一个旋转水桶的实验,来说明绝对空间的存在性,而惯性坐标便是在绝对空间中静止的坐标。
微积分的丰收时期
莱布尼兹对牛顿绝对空间的概念提出异议。
微积分和牛顿力学的伟大胜利,使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忙于利用微积分这个新的工具去发展新的学问,直到十九世纪才对时空有基本性的改变。在这时期中,对几何学有重大贡献的是欧拉(1707-1783),他是绝对空间概念的忠实信徒。
高斯与黎曼几何
古典的几何学者在讨论三维空间中的曲面时,他们留意到曲面上每一点的曲率,都有两个不同的选择。比如在一个圆柱面上,一个方向是沿其横切的圆,另一个则是沿垂直线。
高斯在1827年发现这两个曲率的乘积具有惊人的属性。当我们令曲面在空间变型,只要它没有拉长缩短,这个积是不变的!后世称这个积为高斯曲率。
内蕴几何
高斯把这条定理写入《曲面通论》一书中。他指出必须把曲面的内在性质,即身处曲面内扁小甲虫所经验的属性,与其外在的,即依赖于曲面如何置于空间的性质区分开来,而只有内在性质,才值得“几何学家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地上下求索”。后世称研究这些性质的学问为内蕴几何。
高斯曲率决定曲面的内蕴几何
从球面剪取一片曲面,其高斯曲率为正常数。反过来说,局部而言,任何具正常曲率的曲面都可以等距地映射成球面的一部分。
类似地,从双曲曲面剪取的一片,其高斯曲率恒等于―1,而反过来说曲率等于―1的曲面与双面曲面局部相等。双曲曲面曾在讨论欧氏第五公理时论及。
高斯对几何的深思
高斯显然因他的定理兴奋不已。但他并没有认为人们对空间已认识透彻。
高斯:“我愈来愈相信,人类的理性并不能证明或理解几何的必要性。也许后世能对空间的本质有新的洞见,但目前这却是不可能的事。”
丘成桐(美国哈佛大学):时空的历史(3)
2006-3-10 [名家风范]
物理学的影响
高斯:“当下我们不能把几何与本质是先验的算术相提并论,只适宜将它与力学并列。”
抽象空间(现代几何学的诞生)
高 斯研究的是二维曲面内的几何,高维流形的内蕴几何是由黎曼提出的。他在他的教授就职演说《建构几何学的假设》中,利用尺度的无限小形式,引入了抽象空间, 在那里高斯曲率有了明确的涵义。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人们终于摆脱了平坦的欧氏(线性)空间,而成功创造一个自我生存的“内蕴”空间了。
黎曼在1852年的就职演说
在无穷小区域内几何诸假设是否真确,与空间尺度关系的本质有关 …。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这些现象的有关概念入手。这些源于经验的概念,是先由牛顿所奠基,并且透过它们所不能解释的事实而改动,渐臻完备 …。
如此这般,我们便离开了几何,进入另一门科学,即物理的领域了。
黎曼几何
黎 曼的新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数学家对几何的看法。从此以后,几何学家研究的空间不再依赖于欧氏空间,我们独立地讨论抽象空间的几何了。他的后继者 Christoffel、Ricci、Levi-Civita和Beltrami开拓了流形上的微积分和张量分析等研究。不过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这些高维 抽象空间要不是枯燥无味,就是跟大自然风马牛不相及。
狭义相对论的背景
第一个对牛顿绝对空间提出具建设性质疑的是奥地利学者马赫。他认为惯性坐标受到地球和其它天体的影响。这项假设被称为马赫原理。
一个极为重要的事实却是麦克斯韦发现光乃是电磁波,其速度与惯性坐标无关,恒为常数。不久又发现了麦氏电磁方程容纳洛伦兹变换为对称群。
时空一体
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乃是:空间和时间藉着洛伦兹变换融合起来了。
Minkowski(1908):“从今以后,单独的空间和单独的时间都将逐渐消失在阴影之中,唯有两者的融合才能保持独立的存在。”
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时空
狭义相对论认为,任何信息的传递不能超过光速,这与牛顿力学“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在瞬间传递,即以无穷大的速度传递”的观点相矛盾。
爱因斯坦写信给Sommerfeld:“我现在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引力问题的研究 …,有一点是肯定的,我这一生从未如此烦恼过。”
引力场、加速度和几何学
引力是力场的一种,它使物体加速。由于狭义相对论的要求,在与速度平行的方向,速度加快使长度加长,在与速度垂直的方向,长度不变。测量长度的尺规会在不同的方向和点改变正是黎曼几何的特点。
等价原理
在1907年,爱因斯坦首次提出引力的等价原理。
爱因斯坦花了十年的功夫,才把狭义相对论和牛顿的引力理论结合起来。之所以花了这么多时间,理由之一是他对数学上的抽象空间不大了解。只有当他的友人Grossmann指出后,他才明白黎曼张量满足等价原理,黎曼曲率的大小可以让度量拉长或收缩,这正符合他的需要。
能量守恒定律和Bianchi等式
物 理学中的等价原理要求引力的定律与坐标的选取无关,黎曼的曲率正具有这种特性。曲率张量的某种组合称为Ricci张量(由Ricci引入),爱因斯坦发现 正是这个量适合古典的质量守恒定律。(Bianchi首先发现由Ricci张量导出的量满足守恒律,爱因斯坦方程要用到这个事实。)
总而言之,黎曼的抽象空间,确是可以用于描述引力。Ricci张量描述物质分布而黎曼曲率本身描述引力场。
广义相对论的诞生
水星近日点的进动
引力场可以用具有十个分量的黎曼时空尺度来表示。爱因斯坦在1915年向普鲁士科学学会提出的一系列文章中,给出了水星近日点进动的理论解释,并预言引力场使光线发生偏移。这些结果最后总结于1916年《物理年报》上的“广义相对论基础”一文中。
广义相对论的实验证明
1919年,Eddington在英国皇家学会宣称爱氏提出的光线偏移被证实。
《伦敦泰晤士报》头条新闻:科学上的革命–新的宇宙理论–牛顿的观念被推翻。
几何和引力场之不可分
时空的概念以黎曼几何为框架表现出来,可谓天衣无缝。几何与引力浑然一体,如胶似漆。引力驱动整个宇宙,瞬息万变,时空不再是一潭静寂的死水了。
当天体变动时,时空的几何和拓扑以光的速度变化,这也解决了牛顿引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矛盾。
对称在物理和几何学的重要性
除了受到哲学家马赫对相对时空看法的影响外,爱氏还看出对称观念的重要性。
麦克斯韦方程具有洛伦兹对称性,给了爱因斯坦创造狭义相对论的灵感。爱氏可说是第一个看到对称群在物理学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物理学家。狭义相对论使人们对洛伦兹群另眼相看。运动方程离不开对称群,比如说,各种守恒律便来自于物理系统容纳各种连续群为其对称群。
等价原理要求物理定律与坐标的选取无关,因此它需要一个更大的对称群。为了要容纳这样的对称性,导致爱氏提出他的广义相对论。
整体对称和局部对称
与物理学相比较,黎曼在创立他的几何时,就已经要求有意义的几何性质必须与坐标选取无关了。
其 实数学家(S. Lie, F. Klein)早就晓得对称性对几何学基本结构的重要性。1887年,Klein在有名的Erlangen纲领中便指出,不同的对称群会引出不同的几何。没 多久,Cartan便将Klein的观点与黎曼几何结合,创造了在纤维丛上的联络理论,它把Klein的整体对称理论和黎曼几何融为一体。
这种规范对称性在几何和物理中同样重要。在过去一个世纪,人们对时空的结构,都是通过这种局部对称性来研究的。
Still can’t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Try a web search here:
丘成桐(美国哈佛大学):时空的历史(4)
2006-3-10 [名家风范]
量子力学
二 十世纪初量子力学的伟大发现,促进了我们对高能物理中基本粒子的了解,也因此对时空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了理解这些自然界力量的基本建构单位,我们 要利用旋子及规范场论。这些概念早已由Cartan从群表示理论和几何的研究中发现。事实上,规范场论源于纤维丛(扭曲空间)的研究,那时物理学家还未对 它产生兴趣呢。
Dirac方程用洛伦兹群为对称,Hermann Weyl则研究电磁场中的可交换规范场。到1954年,杨振宁和Mills发展了非交换的规范场,所有粒子都由对称群来控制了。
量子场论对几何的影响
量子场论的种种成就也改变了我们对时空几何的认识。举例来说,Dirac的旋子,Seiberg -Witten的理论都是量子物理的一部分,它们是研究几何的重要工具,到如今我们仍然惊异于它们对几何结构的威力。
但是,当空间半径小于普朗克尺度时,量子力学和光滑的时空不能兼容,我们茫然毫无头绪。空间是如何构成的,还是不甚了了。把引力场量子化是艰巨的任务,物理学家为此建立了不少模型。爱因斯坦生前梦想把自然界所有力量统一起来,现在我们正在沿着这个方向迈进。
弦学的源起
物 理学家Veneziano发现,欧拉在二百多年前发现的某些函数,可以用来描述很多强核力产生的现象。不久之后,Nambu,Nielson和 Susskind建议,假如基本粒子是弦而非点时,我们的确可以从强粒子理论找到欧拉函数。可是强力的理论以后并不循这个方向发展,所谓标准模型已经足够 描述强粒子了。
弦学的第一次革命
在好长一段日子里,弦学几乎销声匿迹,只有Scherk和Schwarz勇敢地提出弦 学应该包括强粒子和引力子在内。但是真正引起理论物理学家注意的是,Green和Schwarz在1984年发现,当弦与引力场相互作用,在包含超对称的 量子化过程中,规范群只能在两个李群中发生,时空的维数必须为十,而在这时,弦学的量子场论在扰动的架构下头几项是收敛的。
弦学中时空的奇异点
值 得兴奋的是:由弦学所产生的时空量子化理论,甚至可以“医治”时空的某些奇异点(这些奇异点的产生是无可奈何的事实,我们在解爱氏方程时发现它存在的必然 性。但是,一般的物理定律在这些点不再有意义。)举例来说,黑洞是一种奇异点,但是Greene-Strominger -Morrison所提供的黑洞模型中,证明甚至当时空出现这种奇性点时,弦理论还是有意义的。
高维时空
我们观察到的现实世界是四维的。故此,我们需要有一个机制,把十维减少到四维。这类机制滥觞于Kaluza-Klein的理论,当广义相对论刚刚面世时便提出了。当时考虑的,是把四维时空用圆环加厚成为五维空间。
Kaluza-Klein模型
一个好例子是把直线加厚成为圆柱面。当柱的横切面变得很小时,柱面便变回直线。
Kaluza -Klein考虑在一个加厚后成为五维时空的真空状态的爱因斯坦方程。他们指出,这个五维真空的爱氏方程等价于某些四维时空(带一个数量场)上的引力和麦 氏方程。利用这个办法,引力场和电磁力便由纯引力场统一起来了。爱因斯坦相当喜欢这个模型,但这个附加的数量场始终没有完好的解释,只得作罢。
时空的超对称结构
在弦理论中,时空是十维的。仿效Kaluza-Klein的做法,我们把时空加厚,添进内在的六个维数。为了与现实世界相容,这些附加的六维空间必须十分细小(新近出现的膜理论可以容许这个内蕴空间不用太小)。
弦理论学者相信当能量极高时,玻色子与费米子具有某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便是所谓“超对称”。
时空中要容许这种超对称,这个内在的六维空间必须满足某些严苛的条件。
弦论中的(Kaluza-Klein)模型
根 据Candelas、Horowitz、Strominger和Witten的提议,这个空间可以由有复结构的真空方程来构造。在1984年,他们发现这 类空间就是我在1976年构造的流形。今天,这类空间被称为卡拉比-丘空间。由于弦学家的需求,这廿年来对卡-丘空间的研究有长足的进展,人们从而获得了 不少有关弦理论及数学的有趣结果。
卡拉比-丘空间
卡拉比-丘空间有不少的模型。从数学上来说,我们对它们的认知颇深。 有朝一日,我们希望能透过这些空间,来算出某些物理的基本常数(如质量和电荷)。利用这些空间的连续演化,我们希望能构造出新的宇宙模型或黑洞。这类动力 学所提供的古典和量子力学信息,是当前热门的研究课题。
T-对偶
卡拉比-丘空间乃是弦理论中真空状态的基石,但它不见 得是时空微观结构的终极形式。卡拉比-丘空间中的T-对偶是一种重要的对称性,它显示时空的微观结构是极度复杂的。这种对偶指出,有关半径为R的圆周上的 量子场论与在半径为1/R的圆周上的量子场论是相同的。这就是说极小的空间和极大的空间同构。
这个对称引起镜对称的观念,在代数几何学上有极重要的贡献,事实上,弦学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对偶,它们是弦学中最重要的工具。
弦学的第二次革命
从1984 到1995年间,弦学家发现了五种不同的弦学模型,而它们通过对偶有一定的联系。到1995年,Witten建议一个全新的理论叫做M-理论,它要求时空 为11维,同时可以包括所有已知的弦学模型在内。接着,Polchinski提出了膜的理论,弦学逐渐进入更深一层,而几何性质更为美妙。
在量子深渊中的时空
我们对时空的看法还在不断的演化之中。我们看到矩阵模式的创造,也看到Vafa量子时空泡沫的观念。也许在量子深渊中,时空的观念不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形式。无论如何,几何与物理的结合,浑然天成,实在能激动人心。
Schwarz:“弦学的数学结构是如此的美妙,又有这么多神奇的性质,它必定会导出某种深刻的东西。”
时空的奇异点
物理学家和几何学家都想了解由爱氏方程出现的时空奇异点问题,大爆炸和黑洞都是奇异点。奇异点可以定义为:在无论用多大的尺度去放大这些点的邻近领域,它与欧氏空间都不一样。
物理学家企图从量子化的观点来处理奇异点。几何学家则从方程入手,希望了解量子化前的时空。现在来谈谈这几年来几何学最重要的进展。
三维空间的结构
从 几何的观点来了解时空,我们可以说它的进展一日千里,我们对三维和四维空间的了解已经今非昔比。在三维空间的工作尤其划时代的,是我的朋友 Hamilton先生在廿五年前提出的方程式,它提供一个变动几何结构的机制。在这个机制下,我们也看到空间拓扑的变化,从而给出三维空间的全部结构,我 们也逐渐了解奇异点在三维空间的结构。
四维空间和几何学
最近,Perelman可能将Hamilton的工作全部完 成,我的朋友、学生和我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相当的贡献,可谓与有荣焉。四维空间的结构比三维空间复杂得多,Donaldson的工作只释出其中一部份的信 息。几何学中新的想法生生不息,这是一个值得几何学家兴奋的时代。
结语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庞加莱(1854-1912):“创思虽是漫漫长夜中的灵光一闪,但,这便是一切。”
时 空 统 一 颂
时乎时乎 逝何如此 物乎物乎 繁何如斯
弱水三千 岂非同源 时空一体 心物互存
时兮时兮 时不再欤 天兮天兮 天何多容
亘古恒迁 黑洞冥冥 时空一体 其无尽耶
大哉大哉 宇宙之谜 美哉美哉 真理之源
时空量化 智者无何 管测大块 学也洋洋
丘成桐(美国哈佛大学)
(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演讲2005年11月12日,ppt稿)
远古时代
在古代的社会,人类已经懂得丈量土地,观察星体的运行,和感叹时间的消逝,因此产生了时空的概念。
中国哲学家
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庄子:“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屈原:“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可见古人不断地在探讨时空。我现在从几何学的观点来看时空的历史。
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和古希腊诸贤视几何为大自然的一部份,几何成为描述大自然的主要工具。但是他们认为空间是静止不动,平坦而无起伏的。这种见解持续了二十多个世纪,大致与几何认知上的局限性有关。
希腊哲学家崇尚推理,希望从数学的美中找到自然界的真理,所以他们对时空的了解比任何古文化都来得先进。
Elie Cartan(1869-1951,伟大的几何学家)
“对比其它科学而言,数学的发展更依赖于一层复一层的抽象。为了避免犯错,数学家必须抓住问题和对象的精义,并把它们筛选出来。”
“正确的推理无疑非常要紧,但更关键的是找到骨节眼上的问题。必须具有正确的直觉,才能够选对最根本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科学的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几何学
基本的问题来自大自然,并由问题本身的和谐典丽所启迪。
希腊几何学家最先利用公理化来处理数学。
只有引入一系列公理,我们才能对大自然的规律有清晰的了解,并为其奥妙而赞叹。
欧几里得几何学
欧几里得(公元前330年-前275年)系统地研究了有关直线、平面、圆和球的几何性质。
最基本的定理:
1. 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
2. 任一三角形的内角和皆为180˚。
欧氏几何对后世的影响
后人称颂毕达哥拉斯定理,说它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迄今为止,在大部分有意义的几何空间中,都要求这条定理在无穷小的情形下成立。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本质上是说平面是平坦不具有曲率的。Legendre首先指出它等价于下面所给出的命题。
欧氏第五公理
一直线与其它二直线相交后,假设其同侧二内角和少于二直角,则沿此侧面延长此二直线,它们必会在某处相交。
第五公理证明的失败
下面是一些尝试用欧氏其它公理去证明第五公理的人:
Ptolemy (90-168),Prolos (410-485),Nasir al din al Tusi (1201-1274),Levi ben Gerson (1288-1344),Cataldi (1548-1626),Giovanni Alfonso Borelli (1608-1679),Giordano Vitale (1633-1711),John Wallis (1616-1703),Gerolamo Saccheri (1667-1733),Johann Heinrich Lambert (1728-1777),Adrien Marie Legendre (1752-1833)。
双曲几何
最后,高斯、Bolyai和罗巴切夫斯基不约而同地发明了双曲几何-曲率为负常数的空间。相传高斯曾测量在Harz山脉中由Inselberg、Brocken和Hoher三地形成的三角形,看看其内角和是否等于180˚。
Klein模型和非欧几何的产生
F. Klein创造了一种解析的方法,通过赋予在单位圆盘上任意两点的某种距离,给出双曲几何的一个模型,后人称之为Klein模型。至此,人们终于证明了欧氏第五公理不可以由其它公理推导出来。
双曲几何给出第一个抽象而与欧氏不一样的空间,影响到黎曼的工作。
陈氏类
高 斯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减去180˚后与曲率和三角形面积的乘积相等,高斯把这个性质推广成为一条有关曲率的积分公式。高斯-Bonnet公式在现代几何和拓 扑学中非常重要。我的老师陈省身先生将它推广到高维空间,而最后发展成陈氏类,这个发展为近代时空创造了宏观的看法。
在近代的弦学中,时空的质子数目与陈氏类有关。
丘成桐(美国哈佛大学):时空的历史(2)
2006-3-10 [名家风范]
微积分之始
如 果几何的对象仅仅是平面和球面,那便太局限了。当人们了解到如何利用无穷近似的方法去构造弯曲的几何对象时,情况便大大不同了。阿基米德(公元前287- 前212)首先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界于抛物线和直线之间的区域的面积。这种做法为多个世纪后,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埋下种子。
事实上,阿基米德几乎已经创立了微积分,但是当时的物理和天文背景尚未成熟,所以没有迫切的需要去建立这项巨大的工作。
圆锥截面理论
Apollonius 提出圆锥截面的理论,Hipparchus和托勒密利用了这套理论来发展行星运动的本轮模型。虽然这个模型并不正确,但圆锥曲面的理论却对后世开普勒著名 的行星运动定律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注意到,是Hipparchus首先利用几何学及三角学,把天文学从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数据资料,转化成一门精确的 观测科学,而托勒密则创建了太阳系的地心说。
开普勒定律
开普勒和伽利略均对行星运动的资料深深着迷。利用Brahe多年来收集的大量精确资料,并通过巨细无遗的数据分析,开普勒终于算出行星的轨道是椭圆的。
Brahe的观测是以地球为参考点的一大堆数字。开普勒为了要将它们改换成为以太阳为参考中心的运动轨迹,长年累月地用到算术及三角。
解析几何
要等到费马(1629)和笛卡儿(1637)引入坐标系统后,人们才能用代数的方式来表示运动轨迹。
笛卡儿(1596-1650):“我已铁定了心,扬弃抽象的几何学,它探讨的问题,除了能够锻炼头脑外,就没有什么用处。代而之我要研究那些以解释大自然现象为目标的几何。”
由此可见,笛卡儿的解析几何研究受到物理学的影响。
解析几何的应用
在笛卡儿的坐标系统中,直线是由线性函数定义的,而圆锥截面则由二次函数决定。利用这种代数的方式,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就变得一清二楚了。
坐标系统
开普勒第二定律
笛卡儿发明了解析几何,可说是几何学上的一大突破。他引进坐标系统来描述几何图形,几何和代数因此结合起来了。坐标系统让我们绕过欧氏公理来研究几何图形,它也领导我们进入了高维空间。
微积分
莱布尼兹(1646-1716)和牛顿(1642-1727)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
莱布尼兹:“上帝算,天地生。”
莱布尼兹
莱布尼兹的工作既是代数的也是分析的。他利用图像的办法,并引入优越的符号,他为微积分创造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架构。
莱布尼兹于1677发表了他的结果,比牛顿发明微积分晚了整整十年。但牛顿的工作,只在少数数学家及科学家中流传。两者不同的做法最后导致优先权的大争辩。
牛顿
利用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牛顿及其他天文学家对天体的运动进行了巨细无遗的计算。天体的运动是透过欧氏空间的整体坐标系统来描述的,在那里空间是静止的,而时间则独立于空间之外。
太阳系
牛顿力学
物理的真实性属于经验的范畴。科学的目的是寻找这种真实性背后的规律及合理性。
牛顿把大量的物理现象用同一个理论框架统一起来。牛顿定律是有关运动的。但运动在哪里进行呢?那便是空间。
绝对空间
牛顿宣称他的时空是绝对的、静止的。它为宇宙提供一个刚性的、永恒不变的舞台。
牛顿:“对内对外而言,绝对空间都是相似及不动的。”
牛顿利用一个旋转水桶的实验,来说明绝对空间的存在性,而惯性坐标便是在绝对空间中静止的坐标。
微积分的丰收时期
莱布尼兹对牛顿绝对空间的概念提出异议。
微积分和牛顿力学的伟大胜利,使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忙于利用微积分这个新的工具去发展新的学问,直到十九世纪才对时空有基本性的改变。在这时期中,对几何学有重大贡献的是欧拉(1707-1783),他是绝对空间概念的忠实信徒。
高斯与黎曼几何
古典的几何学者在讨论三维空间中的曲面时,他们留意到曲面上每一点的曲率,都有两个不同的选择。比如在一个圆柱面上,一个方向是沿其横切的圆,另一个则是沿垂直线。
高斯在1827年发现这两个曲率的乘积具有惊人的属性。当我们令曲面在空间变型,只要它没有拉长缩短,这个积是不变的!后世称这个积为高斯曲率。
内蕴几何
高斯把这条定理写入《曲面通论》一书中。他指出必须把曲面的内在性质,即身处曲面内扁小甲虫所经验的属性,与其外在的,即依赖于曲面如何置于空间的性质区分开来,而只有内在性质,才值得“几何学家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地上下求索”。后世称研究这些性质的学问为内蕴几何。
高斯曲率决定曲面的内蕴几何
从球面剪取一片曲面,其高斯曲率为正常数。反过来说,局部而言,任何具正常曲率的曲面都可以等距地映射成球面的一部分。
类似地,从双曲曲面剪取的一片,其高斯曲率恒等于―1,而反过来说曲率等于―1的曲面与双面曲面局部相等。双曲曲面曾在讨论欧氏第五公理时论及。
高斯对几何的深思
高斯显然因他的定理兴奋不已。但他并没有认为人们对空间已认识透彻。
高斯:“我愈来愈相信,人类的理性并不能证明或理解几何的必要性。也许后世能对空间的本质有新的洞见,但目前这却是不可能的事。”
丘成桐(美国哈佛大学):时空的历史(3)
2006-3-10 [名家风范]
物理学的影响
高斯:“当下我们不能把几何与本质是先验的算术相提并论,只适宜将它与力学并列。”
抽象空间(现代几何学的诞生)
高 斯研究的是二维曲面内的几何,高维流形的内蕴几何是由黎曼提出的。他在他的教授就职演说《建构几何学的假设》中,利用尺度的无限小形式,引入了抽象空间, 在那里高斯曲率有了明确的涵义。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人们终于摆脱了平坦的欧氏(线性)空间,而成功创造一个自我生存的“内蕴”空间了。
黎曼在1852年的就职演说
在无穷小区域内几何诸假设是否真确,与空间尺度关系的本质有关 …。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这些现象的有关概念入手。这些源于经验的概念,是先由牛顿所奠基,并且透过它们所不能解释的事实而改动,渐臻完备 …。
如此这般,我们便离开了几何,进入另一门科学,即物理的领域了。
黎曼几何
黎 曼的新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数学家对几何的看法。从此以后,几何学家研究的空间不再依赖于欧氏空间,我们独立地讨论抽象空间的几何了。他的后继者 Christoffel、Ricci、Levi-Civita和Beltrami开拓了流形上的微积分和张量分析等研究。不过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这些高维 抽象空间要不是枯燥无味,就是跟大自然风马牛不相及。
狭义相对论的背景
第一个对牛顿绝对空间提出具建设性质疑的是奥地利学者马赫。他认为惯性坐标受到地球和其它天体的影响。这项假设被称为马赫原理。
一个极为重要的事实却是麦克斯韦发现光乃是电磁波,其速度与惯性坐标无关,恒为常数。不久又发现了麦氏电磁方程容纳洛伦兹变换为对称群。
时空一体
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乃是:空间和时间藉着洛伦兹变换融合起来了。
Minkowski(1908):“从今以后,单独的空间和单独的时间都将逐渐消失在阴影之中,唯有两者的融合才能保持独立的存在。”
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时空
狭义相对论认为,任何信息的传递不能超过光速,这与牛顿力学“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在瞬间传递,即以无穷大的速度传递”的观点相矛盾。
爱因斯坦写信给Sommerfeld:“我现在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引力问题的研究 …,有一点是肯定的,我这一生从未如此烦恼过。”
引力场、加速度和几何学
引力是力场的一种,它使物体加速。由于狭义相对论的要求,在与速度平行的方向,速度加快使长度加长,在与速度垂直的方向,长度不变。测量长度的尺规会在不同的方向和点改变正是黎曼几何的特点。
等价原理
在1907年,爱因斯坦首次提出引力的等价原理。
爱因斯坦花了十年的功夫,才把狭义相对论和牛顿的引力理论结合起来。之所以花了这么多时间,理由之一是他对数学上的抽象空间不大了解。只有当他的友人Grossmann指出后,他才明白黎曼张量满足等价原理,黎曼曲率的大小可以让度量拉长或收缩,这正符合他的需要。
能量守恒定律和Bianchi等式
物 理学中的等价原理要求引力的定律与坐标的选取无关,黎曼的曲率正具有这种特性。曲率张量的某种组合称为Ricci张量(由Ricci引入),爱因斯坦发现 正是这个量适合古典的质量守恒定律。(Bianchi首先发现由Ricci张量导出的量满足守恒律,爱因斯坦方程要用到这个事实。)
总而言之,黎曼的抽象空间,确是可以用于描述引力。Ricci张量描述物质分布而黎曼曲率本身描述引力场。
广义相对论的诞生
水星近日点的进动
引力场可以用具有十个分量的黎曼时空尺度来表示。爱因斯坦在1915年向普鲁士科学学会提出的一系列文章中,给出了水星近日点进动的理论解释,并预言引力场使光线发生偏移。这些结果最后总结于1916年《物理年报》上的“广义相对论基础”一文中。
广义相对论的实验证明
1919年,Eddington在英国皇家学会宣称爱氏提出的光线偏移被证实。
《伦敦泰晤士报》头条新闻:科学上的革命–新的宇宙理论–牛顿的观念被推翻。
几何和引力场之不可分
时空的概念以黎曼几何为框架表现出来,可谓天衣无缝。几何与引力浑然一体,如胶似漆。引力驱动整个宇宙,瞬息万变,时空不再是一潭静寂的死水了。
当天体变动时,时空的几何和拓扑以光的速度变化,这也解决了牛顿引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矛盾。
对称在物理和几何学的重要性
除了受到哲学家马赫对相对时空看法的影响外,爱氏还看出对称观念的重要性。
麦克斯韦方程具有洛伦兹对称性,给了爱因斯坦创造狭义相对论的灵感。爱氏可说是第一个看到对称群在物理学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物理学家。狭义相对论使人们对洛伦兹群另眼相看。运动方程离不开对称群,比如说,各种守恒律便来自于物理系统容纳各种连续群为其对称群。
等价原理要求物理定律与坐标的选取无关,因此它需要一个更大的对称群。为了要容纳这样的对称性,导致爱氏提出他的广义相对论。
整体对称和局部对称
与物理学相比较,黎曼在创立他的几何时,就已经要求有意义的几何性质必须与坐标选取无关了。
其 实数学家(S. Lie, F. Klein)早就晓得对称性对几何学基本结构的重要性。1887年,Klein在有名的Erlangen纲领中便指出,不同的对称群会引出不同的几何。没 多久,Cartan便将Klein的观点与黎曼几何结合,创造了在纤维丛上的联络理论,它把Klein的整体对称理论和黎曼几何融为一体。
这种规范对称性在几何和物理中同样重要。在过去一个世纪,人们对时空的结构,都是通过这种局部对称性来研究的。
Still can’t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Try a web search here:
丘成桐(美国哈佛大学):时空的历史(4)
2006-3-10 [名家风范]
量子力学
二 十世纪初量子力学的伟大发现,促进了我们对高能物理中基本粒子的了解,也因此对时空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了理解这些自然界力量的基本建构单位,我们 要利用旋子及规范场论。这些概念早已由Cartan从群表示理论和几何的研究中发现。事实上,规范场论源于纤维丛(扭曲空间)的研究,那时物理学家还未对 它产生兴趣呢。
Dirac方程用洛伦兹群为对称,Hermann Weyl则研究电磁场中的可交换规范场。到1954年,杨振宁和Mills发展了非交换的规范场,所有粒子都由对称群来控制了。
量子场论对几何的影响
量子场论的种种成就也改变了我们对时空几何的认识。举例来说,Dirac的旋子,Seiberg -Witten的理论都是量子物理的一部分,它们是研究几何的重要工具,到如今我们仍然惊异于它们对几何结构的威力。
但是,当空间半径小于普朗克尺度时,量子力学和光滑的时空不能兼容,我们茫然毫无头绪。空间是如何构成的,还是不甚了了。把引力场量子化是艰巨的任务,物理学家为此建立了不少模型。爱因斯坦生前梦想把自然界所有力量统一起来,现在我们正在沿着这个方向迈进。
弦学的源起
物 理学家Veneziano发现,欧拉在二百多年前发现的某些函数,可以用来描述很多强核力产生的现象。不久之后,Nambu,Nielson和 Susskind建议,假如基本粒子是弦而非点时,我们的确可以从强粒子理论找到欧拉函数。可是强力的理论以后并不循这个方向发展,所谓标准模型已经足够 描述强粒子了。
弦学的第一次革命
在好长一段日子里,弦学几乎销声匿迹,只有Scherk和Schwarz勇敢地提出弦 学应该包括强粒子和引力子在内。但是真正引起理论物理学家注意的是,Green和Schwarz在1984年发现,当弦与引力场相互作用,在包含超对称的 量子化过程中,规范群只能在两个李群中发生,时空的维数必须为十,而在这时,弦学的量子场论在扰动的架构下头几项是收敛的。
弦学中时空的奇异点
值 得兴奋的是:由弦学所产生的时空量子化理论,甚至可以“医治”时空的某些奇异点(这些奇异点的产生是无可奈何的事实,我们在解爱氏方程时发现它存在的必然 性。但是,一般的物理定律在这些点不再有意义。)举例来说,黑洞是一种奇异点,但是Greene-Strominger -Morrison所提供的黑洞模型中,证明甚至当时空出现这种奇性点时,弦理论还是有意义的。
高维时空
我们观察到的现实世界是四维的。故此,我们需要有一个机制,把十维减少到四维。这类机制滥觞于Kaluza-Klein的理论,当广义相对论刚刚面世时便提出了。当时考虑的,是把四维时空用圆环加厚成为五维空间。
Kaluza-Klein模型
一个好例子是把直线加厚成为圆柱面。当柱的横切面变得很小时,柱面便变回直线。
Kaluza -Klein考虑在一个加厚后成为五维时空的真空状态的爱因斯坦方程。他们指出,这个五维真空的爱氏方程等价于某些四维时空(带一个数量场)上的引力和麦 氏方程。利用这个办法,引力场和电磁力便由纯引力场统一起来了。爱因斯坦相当喜欢这个模型,但这个附加的数量场始终没有完好的解释,只得作罢。
时空的超对称结构
在弦理论中,时空是十维的。仿效Kaluza-Klein的做法,我们把时空加厚,添进内在的六个维数。为了与现实世界相容,这些附加的六维空间必须十分细小(新近出现的膜理论可以容许这个内蕴空间不用太小)。
弦理论学者相信当能量极高时,玻色子与费米子具有某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便是所谓“超对称”。
时空中要容许这种超对称,这个内在的六维空间必须满足某些严苛的条件。
弦论中的(Kaluza-Klein)模型
根 据Candelas、Horowitz、Strominger和Witten的提议,这个空间可以由有复结构的真空方程来构造。在1984年,他们发现这 类空间就是我在1976年构造的流形。今天,这类空间被称为卡拉比-丘空间。由于弦学家的需求,这廿年来对卡-丘空间的研究有长足的进展,人们从而获得了 不少有关弦理论及数学的有趣结果。
卡拉比-丘空间
卡拉比-丘空间有不少的模型。从数学上来说,我们对它们的认知颇深。 有朝一日,我们希望能透过这些空间,来算出某些物理的基本常数(如质量和电荷)。利用这些空间的连续演化,我们希望能构造出新的宇宙模型或黑洞。这类动力 学所提供的古典和量子力学信息,是当前热门的研究课题。
T-对偶
卡拉比-丘空间乃是弦理论中真空状态的基石,但它不见 得是时空微观结构的终极形式。卡拉比-丘空间中的T-对偶是一种重要的对称性,它显示时空的微观结构是极度复杂的。这种对偶指出,有关半径为R的圆周上的 量子场论与在半径为1/R的圆周上的量子场论是相同的。这就是说极小的空间和极大的空间同构。
这个对称引起镜对称的观念,在代数几何学上有极重要的贡献,事实上,弦学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对偶,它们是弦学中最重要的工具。
弦学的第二次革命
从1984 到1995年间,弦学家发现了五种不同的弦学模型,而它们通过对偶有一定的联系。到1995年,Witten建议一个全新的理论叫做M-理论,它要求时空 为11维,同时可以包括所有已知的弦学模型在内。接着,Polchinski提出了膜的理论,弦学逐渐进入更深一层,而几何性质更为美妙。
在量子深渊中的时空
我们对时空的看法还在不断的演化之中。我们看到矩阵模式的创造,也看到Vafa量子时空泡沫的观念。也许在量子深渊中,时空的观念不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形式。无论如何,几何与物理的结合,浑然天成,实在能激动人心。
Schwarz:“弦学的数学结构是如此的美妙,又有这么多神奇的性质,它必定会导出某种深刻的东西。”
时空的奇异点
物理学家和几何学家都想了解由爱氏方程出现的时空奇异点问题,大爆炸和黑洞都是奇异点。奇异点可以定义为:在无论用多大的尺度去放大这些点的邻近领域,它与欧氏空间都不一样。
物理学家企图从量子化的观点来处理奇异点。几何学家则从方程入手,希望了解量子化前的时空。现在来谈谈这几年来几何学最重要的进展。
三维空间的结构
从 几何的观点来了解时空,我们可以说它的进展一日千里,我们对三维和四维空间的了解已经今非昔比。在三维空间的工作尤其划时代的,是我的朋友 Hamilton先生在廿五年前提出的方程式,它提供一个变动几何结构的机制。在这个机制下,我们也看到空间拓扑的变化,从而给出三维空间的全部结构,我 们也逐渐了解奇异点在三维空间的结构。
四维空间和几何学
最近,Perelman可能将Hamilton的工作全部完 成,我的朋友、学生和我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相当的贡献,可谓与有荣焉。四维空间的结构比三维空间复杂得多,Donaldson的工作只释出其中一部份的信 息。几何学中新的想法生生不息,这是一个值得几何学家兴奋的时代。
结语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庞加莱(1854-1912):“创思虽是漫漫长夜中的灵光一闪,但,这便是一切。”
时 空 统 一 颂
时乎时乎 逝何如此 物乎物乎 繁何如斯
弱水三千 岂非同源 时空一体 心物互存
时兮时兮 时不再欤 天兮天兮 天何多容
亘古恒迁 黑洞冥冥 时空一体 其无尽耶
大哉大哉 宇宙之谜 美哉美哉 真理之源
时空量化 智者无何 管测大块 学也洋洋
|
|
快乐的老帅哥
|
| |
|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